近几年来,无论是小升初还是初升高,孩子们的最高分数不断地在创新高。有人说是现在的孩子们太聪明;也有人说是内卷太厉害,逼得孩子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学习中来;还有人说小升初与中考有偏简单的趋势。有专家解释说这是双减,也让那些以怪题、偏题、套路题为卖点的培训机构没有了市场。中小学生自然就不会那么卷了。让大家回归课本,抓基础,拼细心。为什么很多同学生小升初,初升高之后成绩下降了,而且是个比较普遍现象。小学成绩可好了,上了初中,题目都跟不上了,中考成绩可棒了,上了高中,不及格了,这种情况太多了。这是为什么?
这不前段时间网上有位高中老师发愁说,中考分数水分太高。高中老师立帖为证,今年中考高分扎堆,高中老师担心教不好,这么多牛孩,不好跟家长交代,发朋友圈表达焦虑。这么多牛孩,该怎么教?跑到同事那留言说,想想几乎门门满分进来的,马上要被我们教成不及格的了。压力大的一晚上没睡着觉。为了日后对家长有个交代,杭州某中学的对策是,入学就搞了一次素质测试。结果出来了,预料之中也有情理之外。发给某家长的通知是:家长,您好,你孩子今日参加的新生素质测试成绩为:文科62分、数学16分、科学41分。这是立帖为证。告诉家长说别怨我们教学质量不好,把你们满分的娃教成不及格,我还没开始教呢。难道中考真的水分这么高?一上高中就现原形?有过来人说,高中和初中的知识体系和对思维的要求完全不一样。有一位网友说,自己当年中考物理差不多满分进高中,结果高一第一次考试就给我干到了49分。还有人说从小到大,数学一直是我的强项,不说满分,但也是年级前三。到了高中,第一次的随堂测试满分150分,结果出来了,惊掉下巴,才80多,弄得都怀疑自己了。还有人说第一次高一数学测试39分,顿时就懵了。我也认真做作业做题了呀,但是考试的题真的和书本上课后的题不一样,难度大太多了。实话说,仅仅搞懂高中课本上的内容,考试也就上40分,麻烦的是高中课本上的内容还有很多人搞不懂,分数当然可想而知,原因就是高中的知识量是初中的十倍,内容抽象、难。考试不考知识的记忆,考的是知识的运用。高中老师上课进度快,新课教学时间不超过两年。一般来说第一次考试会有很多同学,分数低到怀疑人生,不过这或许是一通“杀威棒”,不要太在意,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才是重点。所以大家需要忘记你的中考分数,这个暑假还是安下心来把初中的知识再夯实一遍,尤其是数学,和函数相关的好好过一遍,函数思想将贯穿整个高中数学,有余力的话提前预习一下吧。从数据上来看,中考的时候只有一半的孩子能考上高中,高考的时候只有5%-6%的孩子能考上985、211,为啥呢?因为很多孩子学习方法出了问题。多少同学学着学着就跑偏了。
初、高中存在这种普遍现象,第一个问题是不爱背,不爱记,大脑里空空如也,就开始做题了。第二个觉得听懂了,明白了,以为就等于会了。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的知识不全、不精、不行。什么叫不全?一道题需要三个公式,记住了俩,有一个不会。这道题可能就卡了,或者能做出一半就算不错了。好多时候都是这样的。不是说他脑子里没东西,是脑子里东西残缺不全。第二个不精。公式我知道,我也记住了,我也能写,但我不会用。自己做题不会,老师一点都明白。说白了还是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不够。第三个不行。你要说牛顿第一定律我知道,你要说把他背一遍,那背的就是残缺不全的。到处都是漏洞,都是大概、差不多儿,你要一较真儿就不行了。记住学习的六个步骤,它是可以通用的,哪科都一样的。
第一:理解整理。听老师讲课,看书是为了把知识弄明白。然后把它整理成笔记,列一个知识清单,有一个知识账本。你得把通过笔记把学习的内容明确出来。
第二:一定要准确输入。该背背,该记记,记住了才是你的。
第四:练习应用,就是做题。做题不是为了做题,如果你做题光写个答案,那题又白做了。做题的标准是把这道题相关的知识点、考点能讲清楚,把概念定义能背出来,把公式一串一串的能拎出来,写一写,不是光写个答案,填个选项就完事儿了,那样做题没有意义。
第五:追本溯源。复习这道题相关的知识点、考点、概念、定义。不是这道题蒙一个猜一个,看个手机,查个答案就完事,那是假的,一定要追根溯源去复习知识。
第六:一定要反复多次。学一个知识三分钟、五分钟就够了。但你要深度理解这个知识,掌握这个知识,你得多次的、时不时的,三天五天的去复习他,去理解他,去思考他,这样你才能把知识学透。各位同学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