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课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中小学生不仅要学做饭,还要学习家用器具的使用与维护、种菜等诸多农业生产技能。据了解,杭州市大关苑第一小学一直十分注重学生的劳动教育,并持续在校内和家庭开展各类主题性劳动。校长蔡微表示,“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后,提出劳动教育意义非凡:“以往,家长们普遍认为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其他的不重要。然而纵观人的一生,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十分重要。一个只会学习、不会料理自己生活起居的‘巨婴’是无法顺利融入社会的。利用‘双减’减下来的时间有计划地开展劳动教育,让孩子通过劳动来学习掌握生活生存技能,很有意义。”
大关苑一小位于拱墅区大关小区,该小区年份较久且占地面积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蔡微校长带记者来到学校操场边的校园农场。这块没有围墙的农场面积不大,位于两幢相邻教学楼交汇处。只见在大型森林墙绘下,藏着一个可爱的蘑菇小屋。木栅栏围起几块菜地分别种了茄子、辣椒、黄瓜等应季蔬菜。蔡微校长介绍,这里原本是一处杂草丛生的荒地。“2年前,为了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让所有孩子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农作物,学校克服种种困难,将其开辟出来变成校园农场。”
别小看这一块小小的校园农场,从测量土地到出设计图纸,再到橡皮泥建模、装扮农场……设计建设的全过程,学生们都参与其中。
装工具的蘑菇小屋、地上美丽的向日葵、植物的介绍牌等,都是出自学生们的创意和设计。
谈起校园农场,正在上暑托班的卢梓骏滔滔不绝:“为了判断植物是否缺水,我用仪器测过农场土地的湿度,还学习用水泵抽水来灌溉植物。为了固定番茄苗,需要用小木棍为它搭架子。”蔬菜的生长是个漫长的过程,从幼苗到收获果实通常需要数周乃至数月,但亲自照顾农作物的卢梓骏却很有耐心。“你知道吗?茄子苗长大后会开黄色的小花!刚长出来的小茄子竟然是绿色的,小小的、特别可爱,然后再慢慢长大变成紫色。”
通过观察、照顾农作物的生长全过程,学生们不仅实践了书本上的知识、收获了农作物,更懂得食物来之不易。蔡微校长认为,校园农场劳动教育带给孩子的不仅是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耐心和珍惜粮食的决心。现在,她正为学生们物色新的场地,争取开辟更多的劳动教育基地。
暑假期间,大关苑一小开展了“争做居家小达人”活动。即让学生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从而体会到劳动的价值。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打扫整理房间方法,低年级的学生还要学会制作一款夏日冷饮甜品,如鲜榨西瓜汁、绿豆汤、芒果西米露等。高年级学生的任务则要复杂一些,要学会制作夏日凉拌菜。如凉拌黄瓜、凉面、凉拌茄子等。在制作中,切蒜末比赛是特别环节,考验孩子使用刀具的熟练度。
细心的家长们将孩子做甜品、做菜的过程记录下来,做成了趣味短视频。从已经收到的短视频可以看出,在家长的指导下,有的孩子认真而小心地用菜刀切菜、切蒜末;有的要垫着脚才能把菜放入锅中;有的熟练地将调味料淋在蒸好的茄子上……虽然有的孩子动作看上去不太熟练,但都他们的表情都十分认真。“展示着自己用双手劳动而来的作品时,孩子们都露出了甜甜的笑脸。这就是劳动的意义啊。”蔡微校长说。
新学期开始,大关苑一小将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劳动教育的方案,在学校内外继续开展一系列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劳动教育。低年级的学生要学会扫地、擦桌子、整理房间;中高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做饭、做简单的菜,并掌握常用厨房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年末校园美食节上,学生们将用学到的劳动知识制作成美食作品来展示自己的风采。
打造家庭小阳台也是该校新学期即将开展的劳动教育。蔡微校长希望孩子们将设计和装扮校园农场的本领应用到自家阳台。每天用科学知识来观察、照顾植物,用文学知识来记录下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打造一个美丽的阳台,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其实,孩子的成长与植物十分相似。从一粒种子开始,经过耐心地培养,浇水、松土、沐浴阳光;经过漫长地等待,种子渐渐发芽、长高、开花,直至长成参天大树。劳动教孩子学会耐心、学会等待、学会付出;收获的有绿叶、有花朵、有果实、还有成长。劳动不仅是一门功课,还是生存的技能。让劳动融入孩子的生活,伴随孩子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