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史氏曰】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然而我们很少能说清楚为什么,读一读《可见的学习》中的这段话也许会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这个挂在嘴上的“名言”:“反馈虽然是在错误中茁壮成长起来的,但是错误绝不应被视为低成就学生的专利,这一观念很重要。所有学生(就像所有教师一样)既不会总是在第一时间就获得成功,也不会总知道下一步做什么,不会总能做到完美。这并不是一种缺陷,或缺陷思维,也不是只看事情的消极面。相反,承认错误是为机遇留出了空间。错误是我们所知和能做的事情与我们期望知道和做到的事情之间的区别,这一点可以应用到所有人身上(学困生和资优生,学生和教师)。认识错误是迈向成功的基础。这就是反馈的目的。”从错误走向成功,关键因素是要让学生弄明白“我要去哪里?”“这意味着教师需要知道这节课的目标,并与学生交流这些目标,这就是学习目的和成功标准的重要性所在。”所以,学习目标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最为理想的情况是要启发和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至少可以在我们揭示学习目标之后同学生讨论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是否可以朝着目标去努力,或者将“教”的目标,转化为自己“学”的目标。
现实的问题不仅如哈蒂所言:“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学生不能够清楚地表达一节课的目标:他们的目标最多就是与表现有关一‘完成任务’‘弄干净’‘包含尽可能多的资源’。难得有与掌握相关的目标一‘理解这个内容’‘掌握技能’。部分原因在于许多课是与‘事实”’、教师话语和‘覆盖课程大纲’有关,而这些要求的是表现目标,因为学生几乎不了解掌握技能这个概念。”许多时候我们这些老师对“这个内容”“这堂课的目标”也是似是而非的。所以,我常常会向老师朋友提出这样的蠢问题:诸位的教学目标是从哪里来的?
哈蒂说:“目标有两个进阶要素:挑战和投人。挑战性目标在三个方面与反馈有关:
1.告知个体需要达到的表现水平,这意味着个体能够追踪他们朝向目标进发的表现情况。
2.在达成先前的目标之后,反馈能够使学生(和他们的老师)设定合适的进阶挑战目标,因此也就为继续学习建立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对某个主题学习的进展有合理的理解。这可能是教师必备内容知识的最关键来源。
3.如果没有挑战,反馈就可能没有任何价值。如果学生已经理解了素材或发现素材太简单,那么寻求或提供反馈几乎不会产生作用。实际上,提供成功的反馈不仅不会产生作用,还可能导致付出高昂的代价。因为学生会等着反馈,而不继续参加更有挑战性的任务,变得依赖于反馈的存在;或者当任务太过简单时,他们不会花更多时间在更具挑战性的活动上。”
如果我们认识到反馈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活性剂”。就可以理解“第一个反馈问题‘我要去哪里?’的核心要素包括学习意图、目标和目的,清晰性,挑战和投人。关键不仅在于教师创造和知道这些要素,还在于学生要十分熟悉它们。谈论并理解这些要素内涵的学生就是在‘调节自己的学习!中取得重大进步的学生,也是更有可能寻求反馈的学生。”
7日的阅读任务:建议老师们好好看看图7.2:帮助学生决定如何给予同伴合适的反馈之原则,谈谈自己对这张图的理解或者有这张图引发到思考;谈谈你对“目标能够带来改变”这个论断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