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捆玉米叶、一片菜地、一次手搓莜面,这些听起来和学校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如今都成了越来越受孩子们喜欢的手工实践。这些接地气的“土”味作业为何受到学生欢迎,点亮课堂?
五年级学生在美术老师任慧敏的带领下来到仓库,清洗整理玉米皮。这些玉米皮在加工后,都会成为学生们课后服务所用的材料。
赤峰市林西县统部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美术创作所需材料匮乏,美术活动怎么开展呢?”田间地头的玉米给了任慧敏灵感。
任慧敏:“学校的园田里就种玉米,许多孩子家里也种玉米,创作中需要的松针、谷粒等辅助材料也好找,秋收时可以大量储备。”
任慧敏设计出的玉米皮粘贴画课程,带领学生重新认识和利用玉米皮,还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深受学生们的喜欢。学生王婷对这个课程非常感兴趣。
王婷:“玉米皮粘贴画这个课挺有意思的,身边的花花草草都能贴在画上,我很喜欢。”
与此同时,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布连小学学校劳动基地里,四年级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田间地头浇水、拔草,并观察记录玉米、豆角、西红柿等作物的生长情况。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布连小学学生郝郭悦很期待即将到来的收获季。
郝郭悦:“通过劳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农民伯伯们的辛苦,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如何去种庄稼,我觉得我们的劳动实践课也是很有意思的,但是最让我们高兴的就是在秋天能看到我们的收获。”
一粒种子从破土而出到长成蔬菜,中间有怎样的过程?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第二小学,老师一边示范一边向同学们讲解种植的方法。同学们听懂后动手实践,有的松土、有的放苗、有的填土,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功夫、西红柿、黄瓜、茄子苗等就种好了。准格尔旗薛家湾第二小学把春种秋收作为学生们劳动实践课的内容,通过劳动实践同学们懂得了播种的意义。
准格尔旗薛家湾第二小学校长 胡俊:“通过小小苗圃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孩子们不仅了解到了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也了解农作物以及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更加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在乌海市海勃湾区第六小学的一堂烹饪课上,老师正手把手教四年级的孩子搓莜面,不少同学很快就上手了。学生张瑶正忙着切菜,准备调汤,动作协调、规范。
张瑶:“当我参加了大厨房之后,我学会了蒸馒头、包包子、包饺子,还有油烙饼,学习这门课程我可以为爸爸妈妈分担了许多,也让我提高了这方面的能力。”
在另一间教室里,学生们正在做钩织作品,通过老师的讲解,不一会儿的功夫,一件件图案精美的作品便呈现在眼前。如今,乌海市海勃湾区第六小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设置有烹饪、种植、养殖和手工制作等劳动课程,让学生接触劳动教育已成常态。
乌海市海勃湾区第六小学校长 王巧英:“我们学校把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抓手,每周开设一节劳动课,另外开设了社团课里面也有劳动教育,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一项或者几项劳动技能,培养了孩子们的一种劳动的幸福观,为孩子们综合素养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乌海市第八中学副校长 丰世龙:“下一步,我们准备用我们学校特有的住宿,有食堂,准备给学生增加一门以烹饪、拼盘之类的劳动实践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这方面的实践能力。”
栗俊义:“今年下半年,我们主要是通过评选2022年的劳动之星的评选活动、建立各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开创我们海勃湾区的中小学的劳动实践基地,推进我们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