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还是要认认真真研究学生、课标与教材

2024-09-20 14:34:19

我们这些上个世纪开始做老师的都知道,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做到“三个吃透”:吃透“大纲”――也就是现在说的“课标”,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既然是“吃透”,就是要自己去“吃”才是,自己去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是每一次新的课标颁布后老师们很少有自己阅读分析研究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任务及具体的教学要求,而是热衷于去听取专家们对课标的“解读”。我并不想完全否认专家们对课程标准的解读,而是想强调研究与理解课程标准首先应该是教师自己的事,而不能将希望寄托在专家们的解读上,专家视角跟我们教师的视角是有距离的。别人喂给我们的,和我们自己吃的味道是不一样的,任何食品只有自己细嚼慢咽才能够品尝到原汁原味。我还是主张老师们自己要认认真真的去研究课程标准,标准的反复阅读中,搞明白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素养要求,领会学科素养各个维度的内涵以及它们内在的逻辑关系,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又是如何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也只有通过自己的阅读,才可能有自己的理解,而非他人的理解。

为什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达成学科素养与目标的媒介,或者可以理解为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资源。教学设计与实施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反反复复地谋划如何将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转化为学生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费点心思思考如何用教材教,而不是总想从教师指导用书与别人的教学设计那里直接拿来。只有教师充分研究了课标的要求,通读了本学科本学段甚至相邻学段的教材,才可能具备本学科的课程意识,才有可能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有效地用教材。

为什么要研究学生?教学教学,有一个维度就是教学生学,既然是教学生学的,不把学生的学习状况给搞清楚了,如何知道要教学生学什么、什么教学生学,用什么教学生学?我的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只不过规定了学生的“应知应会”,但实际上学生的“已知已会”如何,并不是完全跟课程标准与教材的要求一致的。尽管道理上我们已经明白了课标跟教材要求学生学什么,但是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是否具备可以达成这些“应知应会”的要求的基础或者说条件,要一番气力认真研判的。如果我们在这方面没有花心思研究,至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不具备针对性的,教学的实施也就很难达成预设。换个角度说,从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言,并不是教材上没有呈现的知识和内容我们就不能教,学生就不能学,因为教材上的一些内容往往需要调动学习者的潜在知识才能理解掌握的。

教师在教学实施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在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教材这个媒介和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转化为一堂课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甚至要根据这些目标、任务随机组织教学活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教学智慧的一个方面。

总之,只有当教师自己理解了课标的基本要求,才可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为什么会这样编排,也才有可能理解教材正文及“助学系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提示,尤其是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提出的学习目标、任务以及学习活动的建议与安排,进而有效地评估自己学习的学习状况,对照“助学系统”和教材评估自己的学校状况:学到什么程度、下一步努力的目标、要达成下一步的目标需要做怎样的努力。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