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将历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罗列一遍进行横比和纵比。
而在今年刚过去的 6 月,抖音号和微信视频号更是开始大量推送考生查分的“悲情”场面:
有淡定派――打开查分页面前,不忘淡定自若的对着镜头行“微笑礼”和“剪刀手”。
更有紧张派――替女儿查分的父亲紧张到将自己的身份证号输入查分页面。
手指慢慢划过这些视频,看着稚气未脱的毕业生们在镜头前与家人相拥而泣,感慨万千。
“内卷”作为一个人类学术语,原本是用来指亚洲农业社会中长期精耕细作投入大量劳动力却没有实现经济突破的问题。
照片中,有人骑在自行车上拿着笔记本电脑写论文,有人边骑车边看书,更有人骑车吃面。
中国最高学府的激烈竞争引发共鸣,“内卷”引发的讨论也从此开始。
然而,当我们回首过去却发现,我们其实早以习惯了内卷,因为我们就是从那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最终冲过独木桥的人……
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和高考是我们上下几代人必须要唱的人生第一场内卷大戏。
可是,在高考这场大戏中,内卷的,又何止只有考生呢?
这是今年很有名的一个段子:
嗨,北大,别睡了,你看清华已经在熬夜给考生打电话了。
面对各省份的高考状元和拔尖考生,各地高校早已被卷。
高校之间竞争录取优秀考生的局面甚至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每年清华北大使出浑身解数的抢人大战让原本相当内卷的六月又平添了四郊多垒的严峻意味。
身处内卷时代,我们口里说着和内卷有关的词,手里做着和内卷有关的事,脚下走着一条通往更为内卷的路,而逃离的心,却无处安放。
我们一边叹息自己无法分享父辈时代才拥有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一边在时代洪流中不断被内卷、被竞争、被学习、被焦虑。
我们的心一边幻想可以挣脱裹挟、飞速逃离,一边在无法喘息的空气中仍旧不停搜索着各种技能培训和考证信息……
有人说,“我可以像第欧根尼只睡在自己的木桶里晒太阳,也可以像赫拉克利特住在山洞里思考“逻各斯”,既然这片土地从没真实存在过高举人主体性的思潮,那我可以自己制造给自己,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又在哪里制造这样的自己呢?
是仅仅存在于心灵深处,还是借助在一片真实的土壤中?
也许,在这样的内卷时代,我们需要好好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愿意做一个怎样的自己?
而这样的自己,是否会让十年后的你不会感到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