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双减”一周年之际,南都教育联盟在“湾区热评”专栏中特设“‘双减’周年深观察”系列评论,联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多位专家学者,共议“双减”下高质量的教育方式、科学的育人理念。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建立作业管理机制,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很多家长可能会感到疑惑,“双减”是不是就意味着不用再操心家里那熊孩子的作业了?答案是否定的。那家长又该做些什么呢?怎样才能成为孩子家庭作业的“神助攻”?
围绕这些问题,本团队采用混合研究法,对429组学生及家长展开问卷调查,并对家长和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摸清家长在作业参与中的行为特点,找到孩子家庭作业“助攻”的办法。通过调查发现,家长作业参与行为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拥有一副“热心肠”。作业是帮助孩子巩固知识的手段,因此,很多家长认为,亲自参与到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孩子学习表现就会更好。这种积极的作业参与意识导致家长参与频率较高,孩子有什么需求都积极响应。
监督的想法难克服。在许多家长的认知当中,学习应该是为自己而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可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不少家长却通过在孩子做作业时敲门、透过门缝偷看等监督孩子的情况,这些行为可以看出家长仍具有一定的监控欲望和介入的想法。
时间和精力不充足。家庭作业参与需要家长具备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双职工家庭的增多,使家长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顾及孩子的作业,这样的现实困境削弱了家长参与的效果。
摸清家长作业参与的特点后,第二步就要对症下药,让家长成为孩子作业的“神助攻”,给孩子作业的完成提质赋能。
升级“助攻”软技能――更新家长观念,确保学生在作业中的主体地位。一是更新观念。在作业参与中,家长承担“指引者”而非“统治者”的角色,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少打扰,适当“留白”,不事事包办,如帮孩子规划作业时间或准备作业工具等。只需在孩子提出合理需求时或遇到瓶颈时加以指点和回应。二是注重沟通。在作业参与前,与孩子进行足够的沟通,充分了解孩子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明确孩子的真实诉求。
配置“助攻”硬装备――促进家校联动,加强作业参与的沟通和指导。一是学校应拓宽家校沟通的渠道。既保留传统的家校沟通渠道,如家委会、家长会等,也要创新合作手段,通过搭建家长与教师的课后互动云平台,或通过增设家委会中作业管理委员职责等途径,盘活多种家校沟通渠道。二是家长应积极联系教师和学校。主动关注家校沟通的渠道,与教师和学校打好配合,针对在作业参与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及作业表现向教师提出家庭作业设计的建议。
用好“助攻”活力补充剂――协调各方资源,释放家长作业参与的活力。一是激活社会和社区资源,政府牵头确立专门的家校合作管理队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在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等多主体主导下进行,家校合作工作也可以参考这一模式确定统筹家校合作工作的主导部门。二是调动学校资源,开展家长学习培训活动。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加强家校合作技能培训,为家长参与子女教育储备专业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