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过暑假的圆儿哥今天去了科技馆,姥姥发来这张带蒙文的背景板,看得我好生欢喜。人对故乡都有特殊的情结,和MR. WANG领结婚证的时候,就是为了这汉语+蒙文,专门跑回老家去。
不知道圆儿哥对这些语言文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呼和浩特是我的故乡,但对圆儿哥来说其实是很遥远的。我回去是回家,他回去则更像是一场旅行。
这个假期还有悬而未决、望眼欲穿科创比赛结果。暑假是机器人科创比赛季,每天打开朋友圈,总能看到机构老师分享的各类比赛名单、赛场实况和战绩。
乱花渐欲迷人眼。比赛永远透着一股子生机勃勃的少年气息,一如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早春,迎接无限可能的未来。
我也迷失在了这里,从去年圆儿哥开始参赛以来,我还没有摸中此类比赛的“命门”,比赛机构、名称、赛制、形式花样繁多,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去年选了看起来比较炫酷的操作类比赛ROBORAVE-冰壶,今年改赛道,参加更倾向于编程设计的教育部白名单比赛。
但又有了新的纠结,比如有的比赛是线上、有的是线下,对孩子能力的锻炼方面不一样;再比如有的项目容易得到更高名次、但含金量低,有的项目缺乏经验、过程相对乏味,但含金量高,对孩子的激励程度又不一样。
虽然孩子年龄还小,但细算起来,能参加比赛的时间并没有几年,偏偏圆儿哥又是个不愿意拼命的,我也不是个舍得把孩子豁出去的,每年1项比赛+1次考级,是我们相对舒服的节奏。
有的时候,想得多不如想得少,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很重要,但是当“敏感”发挥不了作用、甚至带来的痛苦大于享受时,“钝感”反倒显得珍贵了起来。与其八面玲珑,不如一心一意专注自己的事情。
今年开始,北京初升高的“1+3”项目都开始摇号了,16个区的教师轮岗也要启动了。教育政策一直在变化,也许每一年的一小步激不起什么大波澜,但就是这一步一步,朝着一个方向走,就会无限接近“教育公平”这个终极目标。
我开玩笑道,作为一名如此努力、用功的家长,教育公平对我来说实在太不公平了。
可是又发自内心希望内卷能早日结束。新媒体作者“十三姐夫”在他的一篇《你二舅永远是你二舅》中有一段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你可能从小和张三李四隔壁老王在内卷,所有人互相争抢资源,把本来简单的事情变复杂,让你拼命追逐本来可以不要的东西,变成一个不知道这一生要把自己活成什么样的人。”
似乎也可以说,我对圆儿哥的养育基调之一,就是让他活成自己。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万物萋萋,不能尽得。如何辨别自己真正需要的、珍惜自己真正拥有的,同时又毫无牵念舍弃无用的,是我们一生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