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怎样做到科学教育?学生是不是真正快乐?学习效果如何?近期,记者带着疑问到泰安市岱岳区开元中学一探究竟。
下午4:40,一天的课程结束,到了属于孩子们的“开元时间”。教务处姜迎春老师正在查看作业报备表,各年级作业一目了然,每天作业不超过三科。量确实减少了,通过分层设计,精准性更强了。
“我们摈弃‘水多了泡倒墙’的旧模式,杜绝低难度、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优化作业设计,减少无用功,布置作业合理有效,完成全部作业一般不超过一个半小时,特殊情况还可以熔断。”姜迎春老师说。
熔断?姜老师解释:“假如学生生病或其他原因完不成作业,给班主任打个电话,就可以作业熔断。过后,任课老师再单独采取补救方法,不因作业问题影响学生第二天学习。”
作业做减法,阅读做加法。“双减”以来,学生作业少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多了,学校开启了全学科阅读模式,通过好书荐读、家校共读、师生共读、读书沙龙、读书之星评选等方式激发学生全学科阅读热情。
书架还是每个教室的标配,有《极简趣味化学史》《课堂上听不到的物理传奇》等与所有学科相关联的读物,好多书都翻阅的卷了角。“这些书都是斌哥让同学们自己选的,”八年级一班的刘旭洋,手捧一本书,笑嘻嘻地说,他口中的“斌哥”就是校长王玉斌。
这个点,正是“开智书院”最热闹的时候,坐着的、站着的,挤满了看书的孩子。书架上的书,涉及天文、地理、文学、数学等等,满足了孩子的多元文化需求。一个漂亮文静的女孩,坐在书桌旁,边看书边做着笔记,她就是“阅读达人”宋熙雅。
2020年,因突发新冠疫情,学生们度过了100天的漫漫长假。期间,宋熙雅除了正常的学习和作业,挤时间读了50多本书,写了90多页的阅读笔记。
“这是我看了哭得最惨的一本书,它完美戳中我所有泪点。作者朴实的语言表现了文学的魅力,简单的话语包含了最真挚的情感,幽默的文风更是出彩,诚挚推荐这本让我哭成狗亦笑成狗的书。”这是宋熙雅《让我留在你身边读后感》中的一段话。
高质高效的教育,需要走心的老师。二楼的英语教研室内,老师们正在交流授课方法。九年级英语老师李笑妍正在和同事分享教育心得:“记单词的关键在语音,教给学生掌握音标及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这些好比建筑工人的“脚手架”,借助“脚手架”,比机械记忆更有趣、更容易,应该将这类内容贯穿英语教学全过程。”类似这样的交流碰撞,几乎每个教研室、每天都在上演着。
数学教研室里,九年级数学老师范义坚正在和几个学生讨论着什么。中考刚刚结束,应该是范老师最轻松的时候。交谈中得知,这几个学生是范老师的“编外”学生,其中有七年级的杨一帆,八年级的乔子龙、刘天瑞、辛凯远等。他们几个数学学习超前,经常跨年级来听范老师的课,已经学完了初中阶段全部数学课程。中考刚过,他们迫不及待地找到试题做了一遍,得分都在130以上。看着这几个“编外”学生,范老师神采飞扬,满脸宠溺。据了解,对于这种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开元中学允许跨年级听课,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是一眼泉,成为不断输出知识的源头活水。培训、说课、研讨,开元中学通过推出“一揽子”措施,助推教师快速成长。每个教师都有个人专业发展手册,其中教学标兵、优秀教师李琦在三年目标达成自评中写道:“三年的成长超过预期,遇到开元,是一种幸运,学校对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无条件的支持。”
明德楼一楼大厅内,合唱社团的孩子们正在排练节目《望岳》。大屏幕上是雄伟的泰山,杜甫的《望岳》优美呈现。一个女孩弹古筝,一个男孩抚琵琶,伴之优美的舞蹈,孩子们陶醉在传唱的至美意境中。“我们通过艺术的形式传唱经典,打造开元版的《经典咏流传》。学校共开设了书法、动漫、3D打印等38个社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开元中学副校长戚焕祥说。
三楼的科技大厅里,墙壁上设置了各种各样的科技装置。通过手摇或触摸,体会科学的奥秘。孩子们在这里手动体会风力发电、时光隧道、离心现象等等科学知识。地理展示室里,无论是山川河流、浩瀚宇宙、还是晦涩难懂的等高线,都能直观呈现。看不见摸不着的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借助VR技术,直观体现、一览无余。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科技助学的红利,对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探求,来到开元中学,我真想再上一次学。
这些设施,学校积极鼓励大家来用,让孩子们切身体验“未来已来”的幸福,激发“未来我来”的动力。“斌哥说了,这些东西宁可用坏了,也不能放坏了,”正在建模尝试3D打印的七年级学生赵君霖说。
“双减”不是一减了之,必须保证质量,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说到底,是减负增效。开元“双减”,减出了更高效的课堂,减出了更丰富的拓展,减出了家长的省心放心。学生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在学校‘吃’饱了,不用到处找 ‘食’吃了,学科类的校外培训基本用不着了。”(大众报业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赵兴鸿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