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赫效应|越不刻意强求,越能找到你所擅长的

2023-08-30 14:41:56

瓦拉赫效应|越不刻意强求,越能找到你所擅长的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父母一边喊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边忙于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钢琴、学绘画、学芭蕾舞、学冰球……样样都不能落下;夏令营、奥数班、博物馆、训练营……处处不能遗漏。不仅要多才多艺全面发展,还要学习名列前茅、擅长沟通演讲……难怪很多人感叹,现在的孩子行程太多,压力太大,真是可怜。

如果孩子自己有兴趣,送他上个培训班倒也无所谓,如果正好这个孩子在兴趣班上颇有天赋,那家长就更开心了。但是,更多的却是对各种培训即没有兴趣也没有天赋的孩子,他们一边痛苦地学习,一边承受着“恨铁不成钢”的指责。

父母希望子女能力超群、有一技之长可以理解,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优秀、热爱学习也可以理解,但是父母为孩子选的路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学习不好、特长也不突出的孩子就一定没有出路了吗?

我们不妨来看这样一个例子——奥托·瓦拉赫。他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奠定了脂环族和波烯化学研究的基础,还是人造香精和合成树脂工业的奠基人,于1910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样一个大科学家,绝对称得上成就卓越了吧?但是,谁能想到,他小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成人眼中的“笨孩子”。

瓦拉赫上中学的时候,他的父母为他选择了文学作为主修课,但是瓦拉赫并没有展示任何文学上的天赋,老师甚至评价他不适合文学。他的父母并未气馁,在询问了他的意见之后,送他去学习油画。

瓦拉赫的油画学习之旅并没有比文学好到哪里去,他根本不会画画,构图、润色、审美能力都非常差劲,常常是班上的倒数第一名。老师直言不讳地说——瓦拉赫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大家都拿瓦拉赫没有办法。这个时候,一个化学老师看到了瓦拉赫的闪光点,认为他一丝不苟的品质非常适合学化学,在做实验的时候,瓦拉赫的专注能够帮助他做得更好。于是,在私下沟通过之后,瓦拉赫选择展示了自己最大的可能性,成了人人仰慕的“高材生”,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学奖。

所以,有时候并不是孩子不够优秀,不够努力,而是他的方向不对,导致南辕北辙。如果这时候老师或者家长能够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道路,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令人刮目相看,那也许会有更多的瓦拉赫产生。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这种看上去平平无奇的人经过发掘之后展示出特殊才能的现象称之为“瓦拉赫效应”——就是源于瓦拉赫本人的经历。这个效应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我们可以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分开来说。

如果你是一个家长,那么你一定要尊重你的孩子,不能轻易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一开始,瓦拉赫的父母想要他去学文学,如果在发觉瓦拉赫并不适合这一学科的时候,父母仍然坚持逼他学下去,而不是选择尊重他,那么世界上并不会多一个文学家,但必定会失去一个其优秀的化学家。很多例子表明,父母不能只顾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孩子的未来,一定要尊重孩子本人的意见,根据孩子的优势和特长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

如果你是一个老师,那么你一定要了解你的学生,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因材施教。这样,你才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天才的诞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潜能各不相同,有的学习上很有天赋,有的在学习上天赋平平,甚至有的在某些学习领域存在障碍。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没有一个孩子一无所长。有些孩子不擅长读书,但是动手能力很强;有些孩子数学不好,但是文采出众。帮助孩子们找到他们的天赋所在,是老师的重要责任。

如果你就是那个孩子,你一定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他的特长和禀赋。如果现在的你没有,那其实只是没有发现或者没有被意识到,并不是你真的一无是处。如果你之前的人生总是失败,做什么事情都感觉困难,也不要害怕,请继续尝试。总有一天,你会找到适合你的领域,那个时候,你也能闪闪发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