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哲理类题目,很多考生会陷入“三大难”:一是题干字面意思清楚,就是蕴含的哲理,难读懂;二是道理倒是能分析出来,就是想法很多,几个哲理泛泛而谈还是围绕一个哲理论述,难选择;三是好不容易分析出哲理,但是,肚子里没有素材,作答空洞甚至出现尴尬冷场,难答好。
首先,需要学。巧用因果分析方法归纳核心哲理。归纳哲理要点是哲理类题目的难点,也是重点,很多考生正是由于得出的哲理“怪”“偏”“难”导致接下来无法展开作答,所以掌握好这门基础性的技巧很重要。因果分析方法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泡菜在一起泡过后,再拿出来分别煮,味道保留了原味,就是“泡菜理论”,结合自己说说感想。
题干中之所以会产生“味道保留了原味”这个果是因为“泡菜在一起”泡过这个因,然后分别展开联想,就可以得出环境造就人,人是环境的产物的哲理。
其次,需要思。哲理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能够将一些哲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若只是空谈理论,则偏离了题目设置的要求。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需要具备政府的视野和思维角度,对社会热点和公众事件的关注度是必不可少的。本题可将“环境造就人,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论点和社会热点中的教育问题联系起来看,这就正好能够彰显考生的社会关怀度了。
再次,需要论。哲理类的题目最忌讳蜻蜓点水式的泛泛而谈,有的考生则想法很多,将一个哲理题目归纳三四个论点,而公务员面试的时限性就决定了难以全部论证充分,这就难脱离泛泛而谈的窠臼了。解决方法便是抓住最核心的论点深入论证,宁精毋宽,做到核心论证有理有据。
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真正想要答好哲理类题目,既要讲究方法,又要注重积累。专家建议考生多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将“学”和“思”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在哲理类题目面前游刃有余,避免“无话可谈”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