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和交通用电在白天达到顶峰。电力供应在夜里有剩余,电力企业在寻求会在夜里消费电力的新领域。虽然线路铺的普及,电网建设成本下降。家庭用电开始兴起。但局限于小范围的富余家庭。
第二段,电力改变了美国的家庭(统领全文主旨句)。介绍家庭用电普及之前,美国的家庭主要靠燃烧汽灯照明。例举了汽灯的诸多弊端,如,光线昏暗,燃烧放出烟,放出有毒气体。然后讲到了美国家庭的房屋特点,为适应汽灯照明,一般空间较大,房间较多。然后电力输送成本下降后,逐渐开始有家庭用电来照明,电力照明带来诸多好处,如光线改善,没有有毒气体等等。
第三段,建造师们观察到了家庭用电带来的变化,开始设计新的房屋格局,以便适应电力照明。虽然成本有下降,但是电力照明的成本相对汽灯还是偏高。因此建筑师们开始设计出缩小了的房屋空间,比如设计出了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客厅,餐厅,厨房,跟以前比,也缩小了尺寸。合并了一些以前房屋的生活空间。
第四段,讲到家庭用电成本的降低,电力企业发现了家庭用电是个新的市场,加大了投入,随着电网的普及,用电成本下降,使得家庭用电越来越普及。
第五段,例举了美国的bungalow这种房屋,即单层小平房。从1900年到1920,这种单层小平房数列骤增到700多万。因为空间较以前的多层大房子小,用电量相对较少。节约了用电量,被大多美国数家庭接受。
第六段,家庭用电还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尤其是在阅读方面。因为照明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堵的美国人喜欢花更多的时间来阅读,成年人也可以花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们阅读,增进了家庭沟通。美国家庭阅读量的增加,从图书馆借出的书籍数量得到了证实。
第一段,介绍Mammoths(猛犸象)生活的时间,和灭绝的时间。猛犸象生活照距今180万年到1.1万年期间的更新世(Pleistocene)。在距今1.1万年的时候,基本灭绝。灭绝原因是气候变化。
第二段,气候灭绝理论认为距今1.3万年-1万年的时候,气温上升了6℃,夏天变的更长更热,冬天变得更长更冷。温和气候时间持续较短。这就影响了食草动物们的食物,也即是植被的生长。
第三段,该理论模型认为,如果猛犸象常常食用三种类型的食物A, B, C,气候变化后,会使得这几种植物生长地理位置发生变化,不再生长在同一处区域。猛犸象即使随着水草迁徙。
第四段,因为猛犸象赖以生存的植被生长区的变化,导致猛犸象不再像以前一样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导致猛犸象题型变小,数量减少。
第五段,同时,因为植被导致了猛犸象的迁徙,使得猛犸象的种群数量被隔离成很小的种群,不同种群之间无法繁殖。小种群内部的繁殖导致基因质量越来越差,最终灭绝。
第六段,举例证明,生活在欧亚大陆的猛犸象就符合上面给出的气候灭绝理论模型。
第七段,对猛犸象食用的植物减少,营养降低导致猛犸象灭绝的理论的提出质疑。因为,虽然气候变化,但北美地区的哥伦比亚猛犸象能够很容易迁徙到附近160公里的水草丰美的地方,但是哥伦比亚猛犸象还是灭绝了。
第八段,对气候变化导致灭绝提出质疑,提到猛犸象生活的更新世Pleistocene,至少有个22词较大的气候周期变化,之前的气候变化都没有导致猛犸象灭绝,这一次灭绝了,理论站不住脚。
第一段,讲到太阳系的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都是类地行星,即它们的内部主要都是有岩石土壤之类的物质组成。该段引出探讨这几种行星形成之初的情形。最初的时候,主要是一些气围绕着一个圆盘(disc)旋转,同时也绕着太用公转。这些disc主要是些颗粒物,但数量很少,不到2%。
第二段,由于这些气体都是朝向同一个方向旋转的,里面的颗粒物没有相互碰撞,摩擦以致被消耗殆尽。相反,他们慢慢聚集,数量越来越堵。逐渐变大。同时由于太阳辐射,导致气体散去,逐渐就留下了岩石组成的星球。
第三,四段,用论据证明第二段中的观点。提到了从chondrules(陨石球粒)发现的这些行星岩石都是在极高的温度(1000-1300摄氏度)下融化后再冷凝形成的。经过同位素isotope测定,更加证实了这一观点。同时行星形成之初,距离太阳较近,温度较高,使得聚集在这些行星周围大量的大气散去。
第五段,对该观点提出质疑,因为太阳辐射要使得行星上的大气散去,需要距离太阳在10光年的距离。而这个距离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