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珠:一孔之见

2024-04-12 14:59:46

2022高考已尘埃落定,莘莘学子历经十余年寒窗苦读用一场世人关注的考试来为自己搏一个改变命运的可能。当然也有相当的人在这场竞争中名落孙山,选择复读或走向社会,只要敢于拼搏,积极进取同样可以绽放生命的精彩。

我们学校在今年的高考中再创辉煌,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学校及时召开不同层面的分析总结研讨会,总结管理经验、备考策略,供明年高三年级参考借鉴,智慧共享促进学校全面持久良性发展。

积极推进高效课堂改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行全员育人让教育者全面参与受教育者人人被关注,特长生转化让部分学生从另一条渠道登顶山巅,小语种开设让外语偏科生用学科置换的方式补齐短板,边缘生关注助力临界点的学生高效提升。这一切自会有年级管理人员总结提炼。学科层面开展了高效备考举措,披沙拣金、吹糠现米的专题复习让学生形成学科知识体系、能力框架;固本求新、拓展迁移的系统训练让学生形成稳定的解题能力、得分能力。这一切自会有学科领头人提炼梳理,和下一年级同学科对接传承。

作为普通高三教师,我想从年级主任管理风格的角度谈谈个人的认识,既不全面,也缺乏深刻,就算是个人的一孔之见吧!

年级主任管理具有人性化,对老师有人文关怀。制度的落实可以严格甚至严厉,这并不代表制度的执行不需要温度。

高三一位老师的孩子也在读高三,学习上遇到了较大的阻力,问题的症结一定程度上是外部因素,教师本人从服从大局出发对孩子批评教育疏导,努力改变自己去适应面对的一切,孩子的表情委屈而痛苦,教师本人做不通工作而表现出急躁与无奈。主任看到这种情况及时出面解决,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从有利于孩子学习的角度来处理,让孩子安心学习,其他工作我来做。教师首先是普通人,用冷落亲人忽视亲情来全心工作有悖人之常情。曾经有师德标兵因忙于学生备考让生病的孩子延误治疗,导致耳膜穿孔而终生残疾,这样极端的例子让人不寒而栗。主人的关怀帮助更能让老师乐于全心从教。

高三强化训练期间全体教师轮流监考,不分周末节假日,一次下午有我的监考任务,当日是法定假日,手机闹铃因自动跳过了法定假日没响,迷糊中抓起手机一看时间,已过了集合点名时间,慌乱中急忙下楼往学校赶,这时主任来了电话:王老师,下午有你的场,知道不?我忙应道:知道,我马上到。主任的语气没有一丝批评与指责,迟到也并非不可饶恕的错误。老师不是机器,即便是机器也有出现失误的可能。理解与宽容更能让人心生愧意,努力去克服与避免。记得在老校区时业务校长讲过一个月有一次迟到说明原因不做考勤记录,谁都难免有意外,上班的路上车子突然滑轮了,离家时年幼的孩子哭闹不止,这些原因都可以理解。学校的理解与包容给人受尊重的感觉,没人刻意迟到一次,而是全力的用心工作。

临近高考我组一位老师患阑尾炎,吃药治疗,输液治疗,病情好转而后出现反复。主任得知后和老师交流沟通,提出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工作的事放心即可,班级的事年级负责接管,上课的事同组老师接手,先把病治好。主人的语气善意而真诚,面对这种情况以人为本,从老师的健康出发,让在场的人无不感动。最终患病老师没有请假手术,一直到高考结束。管理者待老师亲如家人,老师们就会真心以校为家。网上看到一句话:当一个公司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的时候,可能开始走下坡路了!这句话的精髓不在字面本身而在文字背后的深意。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对教育的诗意描述,而教育管理者的工作又怎么可能是简单而冰冷呢?文中事例涉及高三两位主任,具体是谁并不重要,都值得借鉴与思考。若二位主任看到文章自行对号入座即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