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内心,跨过“不敢”,才能突破困境

2024-04-18 14:31:34

知道李一诺是从「奴隶社会」公众号开始,但了解她、走进她还是从她的新书——《力量从哪里来》开始。

刚刚拿到书时,还以为是一碗「鸡汤」,直到看了同名视频,读到她的娓娓道来,才感受到她来自生命的真诚,尤其是读完全书后,几乎每一根神经都能感受到她那精瘦的身体里所爆发出来的坚韧力量。

人到中年,常常会回顾过往,这一路走来艰难坎坷,也常常憧憬未来,期待更有质量的前路。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回顾,直面内心,像李一诺同学那样,从一个又一个的「不敢」中突破,让自己更有力量。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站上讲台,翻开人教版的《在山的那边》,忐忑不安的心神,颤颤巍巍的声音……如今,已经过去18个春秋,但从教之初的紧张并没有完全消退。

还记得,初上讲台时无知无畏,甚至自我陶醉,课堂上侃侃而谈,滔滔不绝,有时连自己都会被折服……那时以为,讲台下孩子们的敬佩眼神,就意味着这堂课的成功。

还记得,学习借鉴了一些名师名课,感觉语文课堂的最大魅力是老师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是把学生带进一个个独特的视角,认识苏轼、韩愈、欧阳修。为了得意那份课堂上的全知全能,无数遍钻研课文、揣摩名师课堂实录,希望像“名师”那样在课堂上纵横捭阖……

到如今,已渐渐不再愿意囿于名师名课,不再想着课堂的场面华丽,不再过分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预设好的解读,而是尽可能蹲下身子,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感受他们的困惑;也不再贪多求全,相信人生的每一站都自有风景,慢下来,才能用心看到……

这一次一次的改变,虽然没有一诺同学那样的惊心动魄和精彩深刻,但于我而言,也是从内心深处一个又一个的「不敢」,到努力挣扎后的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从课任老师到班主任,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更大的挑战,于我而言同样是一路「 不敢」,一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还记得,第一次当班主任时,怕学生调皮、怕家长挑剔、怕学校各项考核、怕搭班老师不配合、怕班级综合成绩落后……当时的同事还给我支招,让我用一个字——凶,树立起威信。彼时的我奉若珍宝,努力践行。只要在学生面前,都会板起面孔,从说话声调到走路姿态,活脱脱一个「灭绝师太」。

还记得,刚当班主任的那几年,总是觉得自修课要绝对安静,所有作业都要按时上交,学校安排的卫生包干区必须保证不能扣分……脑子里似乎时时刻刻都印着各种「必须」和「应该」,自己也总是黑着一张脸进出教室……

然而,随着经验的积累,我开始慢慢觉得,在那么多「必须」和「应该」的背后,其实也是许多「不敢」,不敢正视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敢审视教育的本来面目。一旦跨出,就不难认识到,老师也好,班主任也罢,成为孩子们的朋友不是更好吗?作为师长,我们需要的不是孩子们的「怕」或者「畏惧」,而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重」啊~

于是,在随后的班主任经历中,在严格要求的同时,我更愿意以「温柔」之态对待孩子,跟他们开玩笑,跟他们讲故事,跟他们一起开怀大笑。还通过各种形式,接纳他们的困惑,他们的情绪,他们的青春期躁动。也越来越感受到,理解和接纳,不仅仅是彼此的尊重,还是彼此力量的源泉。

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考验学生,更修炼自己。青春期的孩子总会阴晴不定,每个人的情绪总会时高时低,自己也总是游走在时而温文尔雅、时而青面獠牙的路上。但这又能怎样呢?无非是一次次思考、一次次调整、一次次践行。直面内心,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真正「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时间过得真是快,转眼间,儿子的生命已完整经历了一轮生肖,而我做母亲也13年了。有人说,为母则刚。回顾起来,也是一路遇到一个又一个「不敢」「担心」和「焦虑」,至今也难说真正破除「心魔」。

还记得,儿子刚出生就患上黄疸的时候,一边是自己的身体极度虚弱,一边是含着眼泪看着医生把儿子抱去治疗。从医院回家后,面对瘦小柔软的小家伙,我竟然不知道如何动手给他换尿布,看着他怎么也吸不出奶,自己急得直哭……

还记得,儿子两岁半就进托班,看着他哭闹不止,我心痛如绞。哪怕看到他一天天地适应起来,也仍然高兴不起来,总觉得亏欠太多……尤其是那几年在幼儿园里交叉感染肺炎,每次都要10来天,每每想起就让人心痛。

还记得,刚上一年级的儿子,虽然养成了爱看书、爱听书的习惯,但拼音总读错,口算总算错,写话总无语……老母亲的那颗心啊,比针刺还痛。儿子一天天长大,自己对他的忧心与焦虑也一天天地增多,总是忍不住担心他成绩不够优秀,上不了好高中,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

我想,这大概是多数80后母亲的常态。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挣扎,也下意识地用竞争思维、零和博弈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可事实真是这样吗?也许部分是,也许当下是,但整个世界肯定不是,未来世界也肯定不是!我们到底在忧心什么,焦虑什么呢?儿子在很多方面已经比我们优秀,尤其是养成了阅读与运动的习惯,这样的孩子将来会差么?

细细想想,其实还是一个又一个「不敢」,不敢畅想未来,不敢审视真相,没有勇气做自己……如果说,为师、为母都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那一路走来,可以说坎坷不断、心魔很多,总是不自觉地陷于迷茫和焦虑。

唯一的出路,可能还是要直面内心,勇敢跨过一个又一个「不敢」,才能突破一个又一个困境。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