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人的执着与坚守——记临川教育世家陈红雷家庭

2024-06-15 15:20:44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育桃李;一颗丹心,传承秉烛铸师魂 。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教师队伍中,临川十中高中教师陈红雷一家最为特别。他一家五代为师,薪火相传。从曾祖父开始,全家30余人从教,为教育事业倾注了满腔的挚爱和热情,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陈红雷常说,自己出身教育世家,应该给这个家庭增光添彩,绝对不能给家庭抹黑丢脸。他一直牢记家规家训,时刻鞭策自己前进。

每每谈到自己的祖辈,陈红雷都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曾祖父陈镜瑢是清朝举人,他将自己居所“培风馆”创设学馆,招收子弟授教。

祖父陈崇典留学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在南昌国立十三中任教。祖父的一句名言让陈红雷受益一生。陈红雷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树人最重要的岗位。

在父辈的影响下,大姑姑陈茗清在上海幼师毕业后即回抚州,在实验小学任教师,丈夫邹秉忠也是同校老师。后来生了四个儿子璋、琦、瑜、瑾都是老师。小姑姑陈蕙清教学成绩突出,评为小学特高教师,直至退休。她的儿子余亮和媳妇刘琼都是大学教授。

父亲陈茀成高中毕业,本来可以到更好的部门工作,但受祖辈的教导和影响,他还是选择了教育工作。工作期间,曾18次评为县、地、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所创设的“五问自读法”,在全国许多省市区1000余所学校实验班推广,收效很大,影响很广。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赴京出席全国劳模大会,受到国务院表彰。

母亲吴春红一直在小学任教,成绩显著,多次评为优秀教师。二姐陈红岚和她的女儿陈芳雯都是教师。三姐陈红韵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选择在大学任教 。大姐陈红燕的儿媳熊瑛也是中学教师。

夫妻携手、父子同心、母女同校……在陈红雷的家族里,这样的教育佳话有很多很多。特别是大姑一家6人全部从教,让人深深感受到这个家族对教育的热爱,也对陈红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立下志向很容易,但是要做好、做出成绩缺并不容易,特别是高中语文,要教好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越是困难就越要迎难而上。陈红雷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继承家族“不单要当老师,还要当个好老师”的传统,潜心专研,攻克难关,让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语文课。

他努力钻研教材,吃透大纲。在教学上,他创新突出“一课一得”,把语文课从文字工具变成文明承载的文化传承课,把技术课变成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课。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多媒体手段,充分展示了语文这一包罗万象的学科独特魅力,让每个孩子都爱学习。

“陈老师的课好听!”“我喜欢陈老师的课,有味。”许多学生原来不愿意上语文课。后来,他们都改变了这个观点,有的人还“迷”上的语文课,学生语文成绩得到普遍提高、现在上课时,陈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围绕这篇课文,你什么问题都能问,只要你能问倒我!再刁钻的问题都被陈老师引经据典的娓娓道来,学生们也开拓了思维方式,记住了文字背后的文化渊源。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也是一大难点。临川十中地处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高达64.7%。陈红雷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用父亲般的关爱温暖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下课后,他说得最多的话则是:走,我带你们去玩。运动场,他在带孩子们打羽毛球;音乐室,他在带孩子弹古筝;美术室,他在带孩子画工笔……留守儿童熊意(化名)孤僻,自卑,敏感,陈红雷倾注了许多的关爱。他考上大学第一学期的学费没有着落,陈红雷自掏腰包为他交齐。

在临川十中,大家都说,陈红雷是个多面手,无论教什么,都能够出彩出新。

的确如此,陈红雷不仅从事了语文教学,还担任过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要教好这些课程,自己没有过硬的技术和水平是不行的。陈红雷夜以继日,白天没有空就晚上学,平时没有空就节假日学。从PPT到EN5,从PSD到FLV,他都力求精益求精。学好后,用这些新的技术手段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些技术在课堂上应用后,拓宽了课堂边界,把知识重难点及自学提纲运用微课或演示文档,或调查问卷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打造了更加个性化,层次化的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陈红雷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他全力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赢得了上级教育部门的高度肯定和广大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国培计划国家库专家,省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华中师大、江西师大等知名院校“座上宾”。这些国家级、省级含金量十足的称号,让他无愧于教育世家这份对教育的执着与坚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陈红雷一家五代投身教育、绵延数百年耕耘在杏坛。他们默默无闻地辛苦付出,谱写了一曲曲无私奉献的青春之歌。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