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英汉两种语言主要区别在于形合和意合。英语重形合,句子内部有众多连接方式,如:1)连词(可引导出多种主从复合句);2)动词的非谓语形式,包括不定时、现在分词短语、过去分词短语;3)介词短语和其他独立成分。因此,英语句式在逻辑次序、语义重心安排上较灵活,形态酷似一串丰满的葡萄。而汉语重意合,句子一般较简短,语义信息按一定规律呈线性排列,形态酷似一根竹竿。而且,汉语少用虚词,语义和逻辑关系一般通过语序来体现。因此,汉语行文安排不如英语那样灵活。
如此一来,英语长句汉译时,汉语组句规律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规律包括:一、时间顺序;二、因果等逻辑顺序;三、空间视角、心理视角;四、背景与主旨对比;五、信息值比较;六、语篇连贯性。
本句包含的动作有:SNEAKED, BLUSHED, SAW.按“先发生在前,后发生在后”的原则,本句可译为:
一天下午,年轻的思维恩悄悄溜进画廊。他走到一副题为“银装之树”的画作前,发现那不过是一滩挂在墙上的墨迹,花哨得杂乱无章、毫无美感。他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说明性、议论性汉语句子多按“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前提在前,结论在后”的顺序组句,有时也将结果原因颠倒放置,形成补充说明结构。如:
译文:斯坦福大学重新调整了课程体系,并要求学生在第一学年结束时选择专业方向,其目的之一便是为了吸引想要细化专业、确定职业的学生。
从空间方位角度叙述的汉语句子一般按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具体以人物视角决定)的顺序组句;在描述心理活动时,一般按心理感触的过程组句。如:
译文1:这个废弃的采矿村庄四周群山环抱,山上树林密布,温热的泉水随处涌出;在山谷里面,突兀着的矿井口上长着参天大树,破败的屋墙后是锈迹斑斑的冶炼设备。(由远及近)
译文2:山谷里有个废弃的采矿村庄。突兀着的矿井口上长着参天大树,破败的屋墙后是锈迹斑斑的冶炼设备。村庄四周群山环抱,山上树林密布,还有温热的泉水随处涌出。(由近及远)
汉语在对比若干事项时,一般按“铺叙在前,主旨在后”,把强调的事项放在后面,以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译文:新闻界在报道撒切尔夫人第一次在下院发表的演说并表示赞许时说她是一颗诞生的新星;撒切尔夫人在描述这一报道时说,她是沿着一条“铺满玫瑰的路”冉冉升起的。
本句中THE STAR-IS-BORN PRESS COVERAGE THAT GREETED HER MAIDEN SPEECH IN COMMONS的语法成分虽然只是个宾语,但却多重意义相叠加。翻译时宜把这一部分放在句首当背景,把撒切尔夫人的反应当做核心内容放于句末。
汉语说明文行文时,一般按“低值信息在前,高值信息在后”、“旧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确定信息在前,不定信息在后”的顺序来陈述逻辑关系。如:
译文:在夏天,成群结队的蜜蜂则喜欢一头扎进黄色的南瓜花里。当他们载满了蜜汁,便会飞到那些我无从知晓的巢穴中,不再对我花园的奉献做任何酬答。而我,依然是深深的心满意足。
试比较:“在夏天,陈群结对的蜜蜂则喜欢一头扎进黄色的南瓜花里。我也感到无比满意。当他们载满了蜜汁,便会飞到那些我无从知晓的巢穴中,不再对我花园的奉献做任何酬答。”第一种译文强调的是“心满意足”,而第二种译文似乎在暗示读者这群蜜蜂只求索取,没有奉献。这是因为中国人往往采用“逐步进入高潮式”思维模式,最后一点常常是核心信息;而英美人往往采用“高潮出发式”思维模式,核心信息常放于句首或句中,偶尔也放在句末。原文的核心信息或高值信息是THIS WAS DEEP SATISFACTION,而ALTHOUGH一词表明其后面部分的信息传递在发生转折,并且是对前面的补充说明,因而是低值信息。所以,按照“低值信息在前,高值信息在后”的顺序,第一种译文的组句顺序符合原文主题。
在按上述语序组句时,要照顾到长句内部以及上下文的衔接和连贯,因而有时要作局部处理,如重复关键词、补充国度信息或调整语序等等。如:
译文:宇宙大爆炸理论于20世纪20年代首次提出,而巨星云的存在说对于该理论在众多宇宙起源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言必不可少。
句中,“在众多宇宙起源理论中”是隐含信息,补充后才能使句子自然连贯。
然而,某些英语长句的结构是高值信息在前,低值信息在后,有时译文如果按照“低值信息在前,高值信息在后”的顺序组句,位于前面的低值信息很难与前一句构成有意义连贯,这种情况下,首先必须先保证句子连贯,即将高值信息放前,低值信息放后作为补充,使该长句与它前面的成分能有机相连,整个句子便体现出顺译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