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知名985意气风发,仅一年后备受打击,低分考生真的很难吗

2024-11-10 15:41:35

高考进入985名校,毫无疑问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至少在高考这场竞争中,这些同学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是头部学生,毕竟985全国平均录取率不到2%。

任何一个考进985高校的学生,高兴之余多半会建立新的努力目标,比如对绩点的要求,又比如拿到保研资格。

小宋是来自内地某省的学生,去年高考发挥非常出色,比她预估的分数要整整多出了37分,期望目标也从211直接跳到一流985高校。

经过仔细选择,她最终选择了上海的某985高校,进入了某文科专业学习。虽然考入了一流985高校,但小宋还是非常清醒的。

她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和同学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她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第一年力争班级中游,至少要超过班级平均水平。

客观地说,这个目标并不高,非常有实现的希望。小宋本人对实现这个目标也是信心满满,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985高校的学生素质确实相当不错,同寝室的几位同学都非常好相处,从一开始的寝室自发团建到随后的学习生活,大家都相处得非常融洽。

然而不久,小宋就发现自己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首先,她的知识储备不够,她以前学的基本都是考试要用的,课外的内容很少涉及。

其次,技能点有相当的差距,她的同学,不但PPT玩得很溜,相当部分同学还会使用多种计算机软件,PS属于标配,PR也属于正常,会AE的同样不在少数,甚至有的还会编程。

而这些,小宋都没有接触过,但她并没有气馁,她早就知道自己和其他人的差距,这些她都可以花时间去学,她相信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这些应该都不是什么问题。

然而知识储备却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强化的,这需要相当的积累过程。更为难的是小宋的思维方式和其他同学有很大区别。

小宋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简单说,就是有问题了,她总是倾向寻找一个标准答案,这显然是多年应试教育产生的弊端。

很多来自大城市的同学,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发散的,是多维度的,虽然也有自己的观点,但并不追求唯一的标准答案。

很明显,小宋的思维模式依然停留在中学,而她的同学们却已经开始适应大学学习了。这就让小宋非常难受了。

一方面平时的作业和论文总是拿不到高分,这也罢了。更让她难受的是一些需要小组完成的作业,其他同学都在回避和她组成一个小组。

当然,这样的情况并非发生在小宋一个人身上,班级里成绩较差的几位同学都面临这种非常尴尬的局面。

刚开始的时候,小宋还是很容易找到队友的,至少她同寝室的几位就非常愿意和她组成一个小组。但几次过后,情况就改变了。

小宋在小组作业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她没资源,没技能,也没想法可以贡献,基本上属于打酱油的角色,跟着后面混。

小宋也努力想发挥自己的价值,然而思维的局限性让她的方案基本上都会被否决,使得她对小组作业的贡献几乎没有。

在人人追求绩点的情况下,其他同学自然就不愿意和她组队完成小组作业了。一年下来,小宋的平均绩点为2.7,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结果。

小宋本人也从进校时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郁郁寡欢,经常沉默不语。她非常疑惑,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才能走好。

小宋的情况并不鲜见,事实上很多低分的同学进入大学后都会面临这样的局面。从过去当地的天之骄子变成了普通人。

小宋作为文科生情况还不算特别糟糕,更为糟糕的是一些理科或者工科的学生,他们一旦理解力跟不上,根本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这并非这些同学不够努力,而是教育资源不平衡造成的结果,或者说是长期应试教育使得这些同学的思维变得僵化了。

所谓的小镇做题家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为了在高考取得好成绩,这些同学除了不停地刷题之外,无论是知识的储备还是思维的开拓都和大城市的学生相去甚远。

对于这些低分进入名校的同学来说,首先需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在985高校这个新环境中,他们原来的光环已经褪去,比他们优秀的同学比比皆是。

其次要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无论是知识的储备还是思维的开拓,都非一日之功,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只要端正态度,去努力做最好的自己,那么,成功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遥远。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