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于庆锋踏上西行的路程,奔赴贵州赫章,担任赫章县第五中学校长。这已经是他人生中第三次再出发了。可是这次与以往相比,又大不相同。
两年前,45岁的他,不甘囿于老家学校一眼望到头的舒适圈,从河南商丘来到浙江温州。今年,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平台,他再次出发,来到海亮。
也许在这之前,于庆锋会和许多人一样,按照规划,一步步走向更大的城市,更开阔的教育舞台。但他自己也没想到,在被问到想要去哪里做托管校长时,他斩钉截铁地说:“我要到偏远的地方去,我要到贵州去。”
现在,他已完全投身在崇山峻岭中的赫章县第五中学,开启了新的道路。
向着最艰难的地方去
于庆锋的教育生涯一直很平稳。1996年毕业以后,他进入河南商丘的一所民办学校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化学老师,干到了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务主任再到教学副校长、校长。这一路虽然平顺,但他的内心却常常泛起波澜:“我还能有怎样的发展?我怎样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2020年夏天,于庆锋带着对未来的向往,背起行囊,告别家乡,踏上了南下之路。在温州一家教育集团工作了两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于庆锋接到了前同事毛均(现任浙江省新昌县南瑞实验学校副校长)的电话,极力推荐他去参加海亮教育管理集团校长的面试。
通过了解,他逐渐发现海亮是一个有实力、干大事的平台,同时,海亮乡村教育振兴战略,更给了他一种信心:这个平台,会给自己实现梦想的可能。
说到梦想,于庆锋内心一直有个埋藏已久、慢慢发芽的教育情怀――27年的教育生涯中,最触动他的,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他之前所在的学校,有大量学生因为与家长长期分离,造成了性格和心理的缺失,而这样的学生,在中国广大偏远乡村还有很多。
得知海亮正在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于庆锋心底的这份教育情怀又被唤醒了。今年2月,于庆锋作为储备校长正式加入海亮。随着海亮签约的学校越来越多,于庆锋的心里也在反复思考自己的托管之路。
5月,海亮教育管理集团副总裁朱周刚询问于庆锋,“海亮有许多托管学校,有山东的、浙江的、贵州的,这些学校中,你更愿意去哪里?”是去东边教育情况相对较好的地方?还是躬身向西,走一条泥泞艰苦的教育开拓之路?――内心的波澜再次涌动起来,他听到了心中理想的召唤,听到了大山中孩子们的朗朗书声,也听到了同行人的贴心鼓舞。
谢辉祥是于庆锋在海亮结识的河南老乡,同为储备校长出身的他,已经投身到了贵州一线。在工作中,于庆锋常与他聊起教育,同怀教育梦想的谢辉祥鼓励他:“想干事业,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来,这里才是需要我们的地方,也是展现我们能力的地方。”
于是和家人商量后,他第二天就给出答复:“我去贵州。”于庆锋说:“吃苦不怕,通过奋斗,能够把这种海亮的大爱理念传播到全国各地,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我的目标。”
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校长,于庆锋做了许多准备。回忆起这段时间,他感到收获颇丰。
入职海亮后,他先进入干部铁军学校学习。集中培训、部门探访、视频学习、线下自学、互动交流、模拟汇报……这让他掌握了很多以前没有研究过的教育管理知识。
之后,他又去往金华海亮外国语学校挂职,担任副校长,协助管理九年级的一些业务。也是在这时,他发现原先在铁军学校学习到的很多海亮文化,在金华海亮外国语学校都充分体现出来。比如,学校的社团活动非常多元化,疫情期间,针对家在上海的留校学生做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安排;又如每次考试之后,各年级进行考试成绩质量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再如3月8号妇女节,校领导给每一个女老师献花,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
从这些经历中,他汲取到了许多办学灵感,希望把一些优秀的社团活动带到赫章,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课外知识。他也想把集体备课的“自编习题”机制带到赫章,形成赫章的校本习题教材,节约资源。
然而,单单汲取经验还不够,他必须进行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理出自己的治校方案。
6月8日,颠簸的汽车绕过一条条盘山路,于庆锋终于来到了赫章。经过调研,他了解到,这里的学生多是移民搬迁的双贫户,去家访的时候,外观较新的居民楼楼道里却是垃圾积聚,气味难闻。家长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也不擅长与学校沟通。这些家庭的孩子综合素质较差,很多没有上完八年级就辍学了。
只身一人前往赫章的于庆锋,在群山脚下,显得极为渺小。但他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因为他不仅有坚定的理想,还有理想之路上同行的伙伴。谢辉祥时任赫章二中校长,于庆锋到赫章后,他们几乎每天都要通两三个电话,探讨工作与生活。除了是老乡,他们现在已经成为了战友、知己,甚至是亲人。
就像红日会冲破云层,阳光会照耀群山,在经历不断的思考和讨论后,于庆锋的心中已经徐徐描绘出了一幅赫章五中的管理规划图。
梳理赫章五中的问题后,于庆锋决定把重点放在四个方面:
赫章五中的部分孩子综合素质较差,对学习没有信心,但从小身处高原的他们体质好,热爱运动。所以,德育为先,发展体育特色,一定是一个突破口。于庆锋排了一个学期德育表,先进行开学军训,平时开展每周一个小主题、每月一个大主题的德育活动,加上每周的主题班会,平时各种班级评比活动,学校的三项竞赛活动,通过这些德育活动,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知道,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改变过来的,但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对孩子进行德育,总会看到点点滴滴的进步。
移民搬迁户和留守儿童的孩子,常常因为种种原因丧失对学习的信心,甚至是丧失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因此帮助他们找到自我价值,建立信心极为重要。于庆锋打算在赫章五中发展体育特色课程,请少林寺的教练来带着他们练习武术。
都说体育是最阳光、最快乐的课程,在培育学生身心的过程中发掘学校的特色,可谓一举两得。
“一个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考虑,但是多个教师提出的问题,就一定要解决。”在聊到教师问题时,于庆锋这样说。
针对目前集体备课、教师事务、教师考评、整体教学质量等问题,于庆锋决定从考核与激励上打开一条路。首先把奖励放在教学质量上,校领导对集体备课进行全程跟进与监督,加上奖金的激励作用,让教师把精力放在想方设法提升平均成绩上;同时与教育局进行沟通,减免繁杂事务,减轻教师负担;对于职级与考评,广泛收集意见,公开探讨民主决定,制定一套得人心的教师发展制度。
在于庆锋的规划下,学校各处室整合为了三个中心,分别是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和教育保障中心,在原有人员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增设了三大中心的负责人。同时,实行年级负责制,每个年级选一个年级主任,接受教务处的整体考核。三大中心主任、三个年级主任,组成校长办公会,直接向校长室汇报工作,经过校长室讨论,进行决策。
受中高考成绩低迷的影响,赫章五中在当地的口碑走低,优质生源不断流失。
秋季开学前,于庆锋想集中力量解决这一问题。他充分发挥海亮的特色优势,在赫章五中开设 “海亮英才班”“海亮博远班”,每班35人,小班教学,确保一对一辅导。
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刚开始的宣传频频受阻,于庆锋便思考出了一条新的品宣路:自己做公众号、抖音号,调动学校老师转发到朋友圈、家长群。
现在,新的品宣策略初见成效,加上朋辈导师的宣讲支持,目前全县小学毕业考试排名靠前的学生中,已经有几十名冲着“海亮英才班”的名气,决定来赫章五中就读。
来到赫章仅一个多月,于庆锋已经初步规划出了一套赫章五中办学方案。他对学校进行的痛点洞察、特色提炼、问题剖析、发展规划,让人折服。
被问到校长“心法”时,他说得很简单:“对学生要有爱心,对老师要有诚心,对自己要有信心。”在这“三颗心”之外,他还有“三股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因时制宜、对症下药的“巧劲”,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的“韧劲”。
相信带着这“三颗心”“三股劲”,于庆锋一定能在赫章这片新的教育土地上大展身手,为海亮乡村教育振兴事业赢得赫赫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