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南宁名校已遍地开花,而作为公办体系中的排头兵,十四中本部依然是众多家长和学子心中的YYDS。
为此,官方还曾专门辟谣:建政校区不搬迁,而是在原址上拆除重建。
自去年学校重建立项后,近期又传来了新进展。
事实上,坊间一直流传着十四中建政校区搬迁的消息,大家对此多有猜测。
直到去年8月26日,南宁市发改委同意南宁十四中建政校区教学楼的拆除重建改造工程项目立项,学校搬迁的传闻才画上“休止符”,这也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
如今,时间过去了10个月,中国政府采购网近期发布了《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建政校区教学楼拆除重建改造工程设计中标公告》。
若进展顺利,半年后学校新的设计规划总平图会出炉,这就意味着十四中重建有望在明年开工建设。
至于办学实力超群的十四中为何会“屈居”这方小天地,宁愿重建也不搬迁。小邕猜测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学校建于1964年,如今已走过58个年头,学校的办学环境、教学设施等都需要更新换代,这是客观的硬件需求。
学位紧张,片区内生源较多,供不应求,重建是外部教育扩容需求,也是民心所向。
学校周边分布着密集的小区,若学校搬迁至别处,势必会引起相关人员的强烈抗议,在学区划分上也将会引发“巨变”。
根据最新的《南宁市中心城区XC-03(鲤湾路)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建政校区所在地块保留原有用地性质,为中小学用地,原址重建吻合规划要求。
现在建政校区已确认不搬迁,至于后续新学校重建改造后设立多少个班级、容纳多少学生,则尚无明确的信息。
不过,小邕在对比了两组数据后发现,未来学校可能会扩容一倍
在《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建政校区教学楼拆除重建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中提到:
换言之,就是十四中建政校区会在原址上扩建,新建面积增大了1.33倍。
如今,建政校区原址拆除重建已是板上钉钉,而重建期间学生如何安置,则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从领导留言板的消息看,如果十四中三塘校区能够如期建成投入使用,原竹塘校区高中会整体搬迁至三塘校区,将学校腾挪出来借给建政校区初中部使用。待建政校区建设完毕,初中部会重新搬回去。
对于到竹塘校区上课,部分家长表示:“不用搬到三塘校区就行,去竹塘校区借读,也就是要再早起10分钟的事情。”
但也有部分家长表示:“去竹塘校区上学,肯定不方便。”
需要提醒的是,学校拆除重建涉及多方因素,较为复杂,相比于南宁其他新学校1到2年的建设时间,未来十四中的建设周期或要更久一些。
自1964年建校,十四中至今已有58年的历史,其办学历程也是南宁教育的小小缩影。
2004年,为解决埌东新区初中生入学难的问题,新建一所公办学校(基建项目名称为三十二中),校区地处埌东悦宾路,与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南宁民歌广场遥遥相对。2004年4月,市委、市政府选择了南宁十四中,把即将建成的三十二中交给了十四中,即十四中埌东校区。
随着城市发展,新的教育配套需求产生,在2015年后,十四中又扩增了两所新校区。
自此,十四中形成了建政校区(初中部)、埌东校区(初中部)、五象校区(初中部)和竹塘校区(高中部)、三塘校区(高中部),一校“五址”办学新格局。
从建政校区出发,到埌东校区收入囊中,再到扩建五象校区、三塘校区……
可以看到,十四中的办学历程,无一例外都踩在了南宁城市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
2001年,正值全区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之际,当时的十四中受到办学规模和占地面积的制约,学校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而三十中也因办学时间短而遇到了创办示范高中的困难。两校一拍即合,创立了新十四中。
2004年,金湖广场CBD开始展露锋芒,与此同时增设新的学校也是板块亟需解决的问题,埌东校区应运而生。
2015年,五象新区发展蓬勃向上,随着较早进驻五象的楼盘进入交付高峰,配套学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2017年开学的十四中五象校区填补了五象湖板块内的名校空白。
2019年兴宁东四塘“升档”,与朝阳、沙井、龙岗一起成为南宁四大城市副中心。片区内教育、商业等立体配套也在全面铺开。次年,十四中学三塘校区项目初步设计获批复。
综上,十四中的办学历程折射的正是南宁城市版图扩大、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的现象。从中也能看出,南宁不断完善教育硬件设施,助力提升教育质量。
1. 本微信公众号正文及评论回复等内容仅为公众号运营者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旨在传达观点,交流意见,不作为指导、引导进行相关投资、买卖依据或风险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