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忙完营养品大会,作为调研组的一分子,母婴营养品评论小分队又来到了河南走访市场。
在这里,母婴营养品评论小分队见到了多位河南当地的优秀渠道商,交流河南母婴市场,了解营养品市场发展。
有位代理商李明(化名)分享了一段操作营养品的经历。
李明主要是做奶粉起家,看到营养品市场火热的时候,也接了几个营养品来操作,想着作为奶粉品类的补充。
在药店买保健品的,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生病的,一类是送礼的。两者本身就有很高的购买倾向。送礼的,去了药店就一定是要买的。而生病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养生意识高涨,购买倾向也很高。
而母婴市场却没有这么成熟,宝妈主动购买营养品的倾向还比较低,还需要教育。
母婴连锁比较费劲,除了不专业之外,母婴渠道尤其是母婴连锁,还不重视营养品,而且对售卖营养品也没有信心。“做起来非常费劲。”
李明认为,问题主要出在思路和态度上。连锁店员打卡上班,哪个提成高买哪个,不在乎专业,不在乎品类未来。
而且,他们一般都不是营养品消费者和拥趸者,有的甚至对营养品持怀疑态度,不能从心底里认可营养品,这决定了他们肯定卖不好营养品。于是硬着头皮去做心理建设和培训。
为此,李明成立了专门的营养品事业部来操作,聘请专业的老师来做培训。
“刚开始斗志昂扬,后来越做越疲惫。”李明说,连锁店人员流动太大,一直在重复培训,不停培训,关键是培训了也不出效果,只有在活动的时候,启动会拉动士气,大打折扣,带动一波,平时几乎没有销量。
每次开会,李明其实都很排斥启动会,一起喊口号、做团建、分任务、打鸡血……“这不是良性的方式,我心里很没底,为了销售而销售,真的好吗?”
但是,市场环境这般,不这样做又不行,系统内的其他品牌或者服务商都是这样做的,只有自己想尝试慢而专业的模式,孤掌难鸣,品牌没有支持,门店根本不买账,基本都是一股脑去追逐这种快而爆量的方式。
做了一段时间后李明暂时放弃了,“没有打鸡血的能力,也没有持续打鸡血的心态。”
“现在还不是时候,只有在门店真正重视营养品的时候,只有消费者健康意识崛起,营养品成为刚需的时候,才是入局的时机。”
点个在看,2022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