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加入接送学生“大军”的行列中,就增加了许多交流的伙伴,当然,通过交流也就扩大了见闻,进而开辟了一条近距离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
如今,在各个学校门前,每当放学之前的那一刻,你就会看到一派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的壮观场面,这就是像我等身份的来接学生的家长们组成的画面。为了不耽误接学生的时间,家长们往往要提前到达学校门前。在这段等待的时间内,家长们也不闲着,那会干什么呢?唠嗑啊,彼此认识或不认识的家长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怎能不三个一团、五个一伙地凑到一起拉拉家常,啦啦国家大事、世界要闻呢?
咱们还是先来观察一下家长们的各种情形吧,这些来接学生的家长有很多角色。有的是学生妈妈,她们大都是年轻的少妇,是比较有闲的专事理家相夫教子的,来接孩子虽然是个平常事,可来到大庭广众面前,也是个表现自己的场合,所以,她们是要刻意装扮一番的,尤其是夏日,须得弄个紧凑的发型,戴点首饰,穿上长裙或短裤,登上高跟凉鞋或是休闲鞋,举止须得文雅得体,如此一来,才显示出其年轻气派、光鲜靓丽的气质。“三个女人一台戏”,她们聚在一起,当然是有说有笑,兴致勃勃的了。她们除了互相欣赏、高谈阔论孩子的事之外,还会谈论一些时髦化妆品服装之类的事,这些人很能吸引一些异样的目光。那些来接学生的奶奶或姥娘们就大不一样了,这些人中,有的还能穿着得体,容光满面,彰显着生活优裕的气色,有的却是刚刚放下手中从事编织工艺品的营生,卡准时间赶来接孩子的,所以衣着并不甚整齐,甚至还带有精神的憔悴,更有甚者,可能是懒散惯了,蓬乱着头发,穿着可能是大孩子倒下来的校服或是往年一些明显过时的衣服,赤脚蹬双拖鞋就来了,像这些年龄偏大的女人,大多没那些闲聊的功夫,她们两眼盯着校门那里出来的孩子,看是不是有她要接的孩子。还有人数较多的一类人,就是我们这些身为爷爷或是姥爷的人了,我们这些人年龄一般都六十出头了,有的已退了休,纯属休闲一族人,有的操劳半生,到了这把年纪,身上这里痛那里痒的,也干不了什么了,只能帮衬子女们带带孩子。我们这些经过岁月磨砺的人大都有着本真的心理素质,做什么事都是忠于职守,雷打不动。接送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每天按部就班,早早地就来到学校门前,放好车子,耐心等待。至于别的来接学生的人,如孩子的爸爸、哥哥、姐姐之类的,就少之又少了,因为这些人都是忙于工作学习的人。
在这个等待的时刻,我们找个合适的地方就聊起来,天南海北,奇闻逸事,话题一出,大家就煞有介事谈个不休,有叙有议,各抒己见。
“这俄乌之战还真有打头,都三四个月了还不散伙……”老王是个老干部,一向关注时政,他对俄乌战事的观点,引来了一片共鸣之声。
高考成绩公布后的一天,我们又聚到了学校门前。“今年的高考竞争真激烈,也真残酷,但是确实有高手,全国高考最高分出在云南,一个姓赏的同学满分750分的题居然考了744分,山东省状元是枣庄的郝奕博同学,他考了703分,我的外甥在咱县里这次考了第三名,看来考个‘211’重点没问题。”老李说起高考来眉飞色舞,口若悬河。看来他对高考倾注了很大热情,了解的东西挺多的。
好,学生出校门了,说到兴头上的人戛然刹住,履行自己的“使命”去了。
清代郑板桥曾写一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而今,这街头巷尾的议论之声又何尝不是倾听百姓心声的一条重要渠道呢?
作者简介:窦同霆,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协、博兴县作协会员。曾多次参与地方志书撰写,诗文多发表于地方报刊及网络平台。有作品入选《见证滨州》《董乡雅韵》《蒲姑文化通略》《逆光》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