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闫有明|我的四叔闫向真——我心中的偶像

2023-09-11 15:09:07

我的四叔闫向真

四叔是我心中的偶像,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人生无法企及的目标。

这个电话,聊聊几句,引起了我对四叔的想念,回忆联想起他的许多事情,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再现……

1951年11月11日,是四叔闫向真出生的日子。听奶奶说,此时,已是寒冬腊月,却天气格外好,晴朗的天空,暖阳高照,仿佛是老天爷为这个小生命的诞生特意安排。听接生婆说:刚出生的他未哭闹,紧紧咬着嘴唇,纂着的一双小拳头,似乎是在给自己“加油”!老婆婆当时预言:这个孩子长大后肯定是个“厉害”人。

那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三年,国家百废待兴,在那个非常艰难的年代,他与共和国一起成长。四叔,七岁开始上学,读完了初小、完小,1965年8月考进了大靖中学读初中。他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学校乒乓球代表队队员、文艺宣传队成员,还担任文艺宣传队队长。他们自编、自导、自己做道具,编排了很多大家喜闻乐见的节目,深受观众的赞扬、社会的好评。他多才多艺、乐于助人、品行端正、活泼开朗,是优秀的学生干部。

1970年元月,正好赶上,古浪三中设立高中班,四叔,成了首届高中生,这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读高中时,四叔,在各方面都表现很突出。他学习成绩优秀,热爱体育、爱好打乒乓球,短跑的爆发力强,打蓝球投蓝很准,是学校篮球代表队的队员。他个头不高,却人很精干,是蓝球场上的“神投手”。他爱好文艺,喜欢唱歌跳舞,还拉的一手好二胡,是学校文艺宣传队的骨干。四叔,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是学校团支部书记。他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品行端正,大家都愿意和他在一起。他能吃苦,从家里到大靖,30公里的路程,每周自己背“口粮”步行上学校。他给我们说:“从读小学、初中、高中上学走过的路程,足足可以从家走到北京天安门了”。

四叔,初中和高中毕业后,在劳动期间,被安排到西水沟学校当民办老师。那时,村里孩子多,为了让所有的适龄娃娃都方便上学,每个自然村都设有初小,老师是本地有文化的人,他成了理所当然的“人才”。

民办教师,国家每月给10块钱的津贴费,其中,5块钱要上交生产队,队里再给记工分,到年底分红。当时,四叔把第一个月的5块钱交给爷爷时,爷爷笑着说;“你也能挣钱啦”!四叔说:“他自己挣的第一笔钱一定要交给父亲”,爷爷又把钱塞到四叔手上说;“你交给我,我再发给你,你挣的第一笔钱由你自己安排”,四叔半天搭不上话茬。心里想:父亲平时不多言语,其实心里明亮的很。那时,民办老师到了假期,同样参加生产队劳动,四叔也不例外。

四叔,在劳动的这些年,既当老师,又当农民,一年四季都很忙。但他高中毕业后,从未停止过看书学习,也从未放弃过考大学、继续深造的梦想。他确定了目标,制定了学习计划,经常复习所学过的课程,还找来报刊、杂志、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类学习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无论农活和家务活怎么忙,坚持每天看书学习作笔记。他是《甘肃日报社》的“特约通讯员”,时有“豆腐块”短文在那里发表,甘肃日报社赠送给他《通讯员采访本》,曾拿到过五元钱稿费。五元钱,现在来说,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不会感到金贵稀缺,当时的五元钱,它可是民办老师一个月的工资呀!对于农村娃来讲,更是弥足珍贵,它对年轻人的鼓舞与激励,其作用价值远远超过金钱本身。

四叔,为了学习,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晚上,常常点着煤油灯夜战到深夜。到了夏季,尤其是中午,天气又闷、又热,人容易犯困,为了不在学习时瞌睡打盹,他总是打盆凉水放在身边,困了擦把脸,热了降降温,有时,干脆把一只手放进水盆里。那时,常去奶奶家串门的人,都会看到这个场面。有些人用疑惑的眼光看他,四叔总是微微一笑了之·····就这样,坚持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终于,在1973年7月,四叔,经贫下中农推荐、生产大队同意、人民公社盖章、有关部门审查选拔、考试成绩合格后,被华南工学院(后更名华南理工大学)录取。如愿以偿的他,带着春风,带着理想,带着亲人的希望,带着乡亲们的嘱托,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四叔,在上大学的日子里,无论是学习本专业技术,还是课外相关知识,都是他渴望汲取的“营养”;无论是校外的实践活动,还是校内其它相关内容的学习,都是他迫切需要补充的“能量”。学校的图书馆最后离开的是他、校园饭堂最早回来的是他、晚上最后一个就寝是他、节假日很少休息的是他。好几次和同学们约好,外出游玩,他“失约”啦;有女同学“表达”喜欢他,被他婉言拒绝。因为,他知道: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时间多么珍贵,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要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业上,获取知识,打好基础,为今后参加工作,做准备。他虚心向别人学习、向老师多请教、与同学多交流。铁棍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优秀的学习成绩,良好的思想品德,毕业后被分配到部队(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工作。这是四叔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

四叔,在上大学期间,有几件事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在大学读书的第二年,有一天,父亲去公社的收购站,卖了我家养的一头肥猪,让我也跟着一起去。卖完了猪,我们又去了邮电所,父亲从兜里掏出了四叔写给我们的信封,说要给四叔寄些钱过去,让我写汇款地址,这时,我才明白父亲带我来的用意。还对我说:“你四叔考上大学不容易,是我们石坡大队第一位大学生,也是我们闫氏家族的骄傲,我们再困难也要支持帮助他”。当时我心里很感动,父亲他们兄弟手足亲、感情深啊!

四叔,有一年的暑假到我家,母亲把炖好的鸡肉端上了桌,这时,刚满10岁的大妹妹春梅,走到四叔面前说:“四叔,你以后经常要来我们家”,四叔问为什么?妹妹答:“你来,我们就有鸡肉吃啦”,惹得大家笑了好一阵子。四叔嘱咐说:“你今后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可以经常有鸡肉吃,要不然,不好好学习,将来你养的鸡就会给别人吃了”。我们都明白四叔这句话的含义,虽说是玩笑话,说的确实有一定道理。现在经济条件变好了,农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吃鸡吃肉吃鱼为家常便饭,在那个年代,吃一顿,能杀鸡宰羊的饭,可是上好的佳肴,只有逢年过节、家中来贵客,才可以享用。

彼时,家乡的很多人家,有了半导体收音机,坏了没有人会修,也找不到零配件。四叔,得知后,利用假期,带上修理工具,备上元器件,给乡亲们搞起了收音机维修,遇到不方便走路的老人们,四叔会上门服务,从不计报酬。乡亲们高兴的夸赞说:老红军一家人都是好样的!

四叔, 到了部队工作后,和我们见面的机会少了,常常是几年才能回一次家。那时,除了有急事发电报告之,正常情况下,写信是唯一联系方式。说到写信,我又记起另一件事:四叔,做事很严谨,既坚持原则,又注重细节;尤其,对我们这些晚辈们,他是该批评的地方毫不留情,要表扬的时候绝不吝啬。我们敬重他,又害怕他,和蔼可亲的四叔,严肃起来也很“吓人”。记得,家里的来信都是由我念给父母听,回信也由我代笔。有一次,四叔在信里点了我的名说:乱按标点,乱用符号,错别字多,有的字甚至用拼音代替,他说:这些毛病是偷懒粗心造成的。从那时起,我写信先打个草稿,确定没问题了,再认真抄写好,再也不敢马虎从事了。

频繁的书信往来,带去的是家人的问候,带来的是亲人对父母的牵挂,同时,也带来了四叔给我们的惊喜。他去部队的第三年,家里收到了部队寄来,四叔,执行任务荣立三等功的“喜报”。获知此消息,二叔闫向瑜拎着两瓶酒,拽上二婶来到我们家,对我父亲说:“大哥,向真又给我们带来喜讯啦!我们要好好庆祝一下”。接着,他们边喝边聊,回忆过去,谈古说今,不到两个小时,酒瓶空了,老哥俩也喝“高”了。二叔又开始了,他在酒后即兴表演的“新疆舞”。父亲用手打着节拍,二叔一边跳还一边哼着,只有他自己明白的调子,惹得大伙儿笑得前仰后合,眼泪直流。让满屋子的人都乐得东倒西歪,笑成了一团。

1980年秋天,结婚不久的四叔带四婶回到了老家。四婶,高高的个子,不大不小的眼睛、炯炯有神,修长的身材,白白的皮肤,清秀的面孔;她不多的言谈、和蔼可亲的笑脸、让人初次见面感觉随和亲切。那天,全家老少都集中到奶奶家,吃完奶奶做的大锅炖烩菜,又把四叔带来的各种糖、果摆满了桌,小妹妹们围在四婶身边问这问那,摸着她的军装说:穿军服好看,四婶真漂亮!

四叔,自从结婚成家后,逢四年一次探亲假,来老家的机会更少了。1996年8月,四叔,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结束了他从军20载的部队生活。

四叔, 20年的军旅生涯,他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磨练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20年的坎坎坷坷,历练了他、锤炼造就了他;他付出了很多,也收获满满······

1979年元月,在执行东风五号高弹道发射任务中,因成绩突出,表现优秀,他技术革新数字传输信号放大器,获军队科技成果奖,并荣立三等功。

1980年5月,他在执行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发射任务时,圆满完成130计算机、遥测接口机数据与处理任务,成绩突出、表现优秀,荣立三等功。

1985年,他在团站政治处当干事,因工作成绩突出,而提前晋职:副营职仅半年时间晋升为正营职。

1995年,他所在的基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教导大队,被评为全军先进单位。因机关抓基层工作,方法得当,措施得力,成绩显著,表现优秀,给他记个人三等功。

他曾两次被评为基地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获得军队科技成果奖5项。

20年的部队生涯,把汗水洒在了他坚守的工作岗位,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三晋大地。

20年军营的风风雨雨,把自己磨练为合格的共产党员、坚强的航天战士。随着业务能力的不断进步,政治素养的不断提升,从普通干部一步步晋升为正团职干部。一次次火箭升空,一颗颗卫星准确入轨,他和战友们兴高采烈,欣喜若狂。他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也创造了我国航天人独立自主、大胆探索的开拓创新精神!

四叔,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继续革命,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的祟高理想。

四叔要求转业,部队的首长向他道别,多少个战友和他拥抱。芦芽山上的云杉在微风中向他招手,岢岚山坡的桦叶轻轻地为他鼓掌,鲜花露出了笑脸,鸟儿尽情歌唱。就在四叔临近上火车的时候,一群白鸽,在头顶上空飞了一圈又一圈,不肯离去,这是常来军营训练场的那群“和平使者”,它们仿佛也是来此,为他送行。

依依不舍的四叔,在火车马上开动那一刹那,才登上了火车。在列车上,他好长时间一言不发,紧闭着双眼,难以控制的泪水,夺眶而出······热心的列车长问他,是否需要帮助时,才稍镇定了一下情绪。他忘不了朝夕相处的战友、忘不了并肩奋斗的同事、忘不了承载梦想的发射塔、忘不了军营里的绿树鲜花,忘不了生活工作的第二故乡。部队工作、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此刻一起涌上心头······

他转业到,山东省威海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环翠区支公司任副经理。他的能力很快适应了那里的工作,鼎力配合一把手,和同事们齐心协力,使单位工作,每年都有很大的改变。1999年初,被调任市公司营业部任副经理,直至退休。

四叔,在部队和地方工作这些年,虽然远离家乡,与亲人的感情从未疏远。无论工作多忙,关心父母的信,补贴老人的钱,都会按时寄来,从未耽误。无论时间多紧,兄弟姐妹们,谁家有困难,都是尽最大努力,出主意,想办法,从不含糊。晚辈们的成长,也始终挂在心上;上学的,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做个有知识的人;已经毕业的,建议他们去参军,说部队最能锻炼人;已经成家的,经常告诫要本份做人,认真做事,处理好家庭、夫妻、兄弟姐妹等各方面关系。他对我们的关爱,体现在很多方面:记得,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那年,在北京学习的四叔,寄给我两本书:丁玲短篇小说选和朱自清散文记。并在信中说:“不能让自己十几年的学习成绩荒废了,要把读书养成习惯、写作培养成为爱好,且要长期坚持下去”。

四叔,退休后,又有了新的“任务”,到北京女儿家,照顾外孙女。带孩子成了四叔四婶的主要工作。四婶是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在部队和地方一直从事医务工作,是副主任医师、专家级别。他们的战友这样说:你们的外孙女可享受了,两个上校军衔的正团职做“保姆”,其“待遇”非同一般。外孙女也没让他们失望,小小年龄就显露出了聪明、睿智。五岁能读识2000多汉字、背诵100多首唐诗宋词,不但背的烂熟,还能作准确的解释。上学读书后,学习成绩门门优秀,还喜欢跳舞、爱唱歌、会弹琴、能绘画,她是人见人爱的“小才女”、“小学霸”。同时,经常受到老师们的表扬,说她懂事、听话、聪明、可爱、讲礼貌、团结小朋友。她是三年级四班班长,学校少先队中队长、大队委委员。

外孙女回家后,把学校发生的趣闻轶事讲给大家听,有时,还搞出些小幽默,逗全家人开心,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也是姥姥、姥爷的“开心果”。她的优秀表现,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无不与四叔四婶的精心呵护、正确引导、科学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四叔四婶,带孩子十分辛苦,累并快乐着,看着外孙女健康快乐地成长,一切付出是值得的。他们晚年生活,享受着家庭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一定有利于身体健康!

2021年国庆节,纪念奶奶去世20周年之机,在四叔的倡导下,家族为先辈们树碑立传,给茔地载上松树。目的是让后辈们不忘祖先的恩德,继承和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汉白玉的墓碑上,篆刻着四叔撰写的碑文。

我们在爷爷奶奶的碑前肃立……当初,爷爷救了奶奶,保护了一颗革命的红色种子,给了她一个安身立命的家。爷爷是一个敢于担当的男子汉,是一个默默无闻、敢于奉献的人。一个普通的牧羊人,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搭救了这位女红军,从甘肃民勤县夹河村藏到巴丹吉林沙漠,又从大漠深处逃到古浪县石坡村。在我们心里,爷爷是一个真正的大男人,奶奶身后的无名英雄!奶奶是四川通江县人,十四岁参加革命,十六岁入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险阻;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如今,长眠在异地他乡,怎不叫人思绪万千······

2021年10月6日,闫氏家族50多人,参加了古浪战役纪念馆举办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精神研讨会》,会上,我三叔闫向瑞、四叔闫向真;孙子辈:闫有明、闫宏伟;曾孙辈:闫沧本等5人发了言。还聆听了其他红军后代的发言。参加会议的有县上有关部门领导,各界代表100多人。我们向烈士陵园纪念碑敬献鲜花、花篮,三鞠躬,参观了纪念馆展厅等。让我们接受了一次有意义的生动地爱国主义教育。

四叔,很重亲情,珍惜友情。他诚实善良,感恩报德的品行受到无数人的褒奖。无论是自家的亲人,还是老家的乡党、同学、战友、朋友;不论是出差的还是旅游的,只要到威海去,四叔都会请喝“接风”酒,吃“饯行”饭,只要有时间,都会陪他们看大海、吃海鲜,热情接待。每次的中学同学聚会,他都会想方设法的参加,还带上威海的特产,去看望年迈的老师和生病的同学。他是一个有情有义重感情的人。

四叔,很自律,从年少就有早起床的好习惯,坚持每天锻炼身体。现今,七十多岁的人了,依然保持着充沛的精力,良好的精神状态。

四叔,很注重自我修养,更懂得人生的意义。他说:做任何工作,需要集体的力量,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就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夺不下的阵地。他的一言一行,传递的都是正能量;他的一举一动,透出的都是军人的风采。始终如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常说的一句话:一滴水,很不起眼,汇聚成海便会波涛汹涌;一个人,能力有限,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就能变成钢铁长城!

四叔,是个有志向,有抱负,有格局的人;他始终在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是尽职尽责,既是有过人之处,从不会“张扬”。认真做事,低调做人,是他行为准则。他是浩瀚宇宙的一颗“星”,默默无闻,却始终闪着光亮。

他是我心中的“偶像”,更是我学习的榜样!

作者简介:闫有明,男,甘肃古浪县海子滩人,自由职业,1963年出生,高中文化,爱好文学,喜欢写作,上世纪80年代有作品散见于甘肃日报。现在,偶尔有作品刊登在互联网文学平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