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起立,让我们一起瞭望世界

2023-10-11 14:13:50

少看手机、好好读书、会一门乐器、能打篮球或踢足球、考上一所名牌大学……这是无数个“我们”煞费苦心为子女规划的未来。

事实上,这种美好只是一个愿望。“顽劣的孩子”有一万种方法叛逆“我们”。不得已,“我们”只能选择自我救赎——做该做的事,并接受它的事与愿违。

“如果孩子不能看清自己要走的路,再多明灯也只能照在他们身后的路上。”在那香海苏州外国语学校总校长吴安平看来,求学的孩子不分“好坏”,每个人走出不同的路,才让这个世界变得多姿多彩。百年教育以人为本,如果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认识到“我为何而来,向何而去”,而单纯地为了考试而学习,那么教育本身便是丢了魂的壳子。

每个人,都应该站起来瞭望世界。这是吴安平的心声,也是他从事教育三十余年,孜孜不倦追求的诗和远方。

时过境迁,当下的教育似乎并未遵循先贤的足迹。临届应考成了所有人焦虑的起点,或者说教育和学习的目的从未如此明确——考上一所名牌大学。

在这场十万人、百万人“争渡”的角力中,没有谁是局外人,所有人都为之拼搏与努力。基础知识、课后辅导、一对一求教……即便“双减”政策卸去了很多人肩头的压力,但这一程比赛的终点并未改变,所有的努力最终还是需要成绩去铺垫。

如何能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这是吴安平与家长交流最多的问题,也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矛盾的核心。在家长看来,孩子普遍缺乏自制力,知道学习的便是“好孩子”,不知道学习的便是“坏孩子”。对他们而言,孩子的学习是否让人省心,便是判断自家孩子将来有无出息的标准。

“考试是学习的阶段性目的,而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吴安平说,刚毕业那会儿,自己在小县城教书,很多孩子都是从“山里”走出来的,他们的学习底子很薄,尤其是英语基础,根本比不得“城里”孩子。在家访的时候,吴安平发现这些孩子的家长甚至目不识丁,根本没有教育孩子的能力,他们对孩子只有一个期望——走出大山。

“我永远记得那些‘山里娃’清澈的眼神,也永远忘不了他们父母质朴的笑容。”吴安平说,从开始学习的第一天起,这些“山里娃”的目的便不止是考试,他们要走出大山,他们要带着父母亲住进城市,他们要改变的是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再也不是那些不知“ABCD”的憨娃。每年县城走出去的大学生不足30名,一半以上都是不起眼的“山里娃”。因为,在他们学习的起点,早有一个规划好的人生在等待着他们去破题。

寒门学子早当家,这不是一个典型命题。更直接的原因是他们的家长不知道如何为孩子“当家”,不清楚如何做对他们的学习有利,于是便给了孩子更多的自主,让孩子们去思考“当家”是为了什么?恰恰是家长的“无为”促成了寒门学子的“有为”,这种“有为”更多地体现在“人生何处去”的思考上,这个过程即是吴安平所谓的“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是“全人教育”的精髓之一。它的优势在于尊重孩子的选择,当然这种选择不是盲目的,而是基于孩子的兴趣特长,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去认可自己的选择,主动去探索和发现,从而促进孩子的学术能力。

“世界那么大,让孩子想法儿去看看!”吴安平说,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归结到人本身,还是认识与实践的问题。如果认识不到位,一昧实践效果只会适得其反,相反从不实践的认识更是泛泛其谈。只有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未来的模样,才会在当下去努力实现,这便是吴安平的教育理念之基础。

无论如何,成绩始终是判断学习优劣的标准,甚至是最重要的参考。即便吴安平也始终坚信,这是阶段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目的。

在吴安平的从业历程中,曾有过连续三届教出3位“单科状元”的传奇经历——

1988年,吴安平“含着金钥匙”从浙江大学外语系毕业,怀揣着梦想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的一所乡镇中学执教。这个人人眼中的“天之骄子”刚刚踏入社会,便险些被“骨感”的现实惊掉了下巴:他所在的学校并不是一所重点中学,县级排名都是二流学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72名学生的大班额,他一个人要管3个班,工作忙而无序。用他的话说,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点崩溃,每天睁开眼就要面对200多名学生,一人说一句话,一天下来都要口干舌燥,头晕眼花。

“责任心是老师最基本的素质。”吴安平说,从小到大没有一道题会难住自己,如果有,一定是方法不对!吴安平慢慢摸索出了解题方法:寓教于乐+课堂笔记+“111互动法”。

寓教于乐是吴安平率先应用的工作法。他将简笔画与板书结合起来,让枯燥乏味的英语单词“活”起来,生动地呈现在黑板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家从死记硬背的困境中走出来。

课堂笔记是吴安平对学生的特别要求,也是他给学生们定下的学习纪律:课堂知识在走脑入心的同时,知识要点必须当作任务记录下来,疑惑点必须日日清零。在吴安平看来,这一点尤为重要,就像建设一座摩天大楼,每个知识点都是关键的一块砖,想要屹立不倒,每一块砖都是不可或缺的。

“111互动法”的难度其实非常大,但吴安平也找到了破解之法。所谓的“111互动法”是指每一节课每一名学生都要互动发言一次,避免学生成为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然而一节课40分钟与72名学生同步互动似乎是天然矛盾的,但吴安平却用5分钟的课堂预热解决了这个难题。在新知识点导入的前,他将多名学生编为一组,相互提问作答或表演戏剧,不仅温习了知识点,也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一鸣没惊人、二鸣吸引人、三鸣才惊人。”吴安平在回忆那段往事时说,从1991年开始,自己连续三届教出3位全县的英语单科中考状元,被授予“状元金牌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他说,曾经自己的教学方法也备受质疑,因为不是传统教学,被认为是“野路子”,但事实证明——只要道路正确,方法得当,“二流学校”也有问鼎“一流学校”的资格。

教育与学习同理,都像是在做一道应用题。A有300种解题思路,B有400种解题思路,无论如何解题,都有迹可循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便能畅游学海。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唐·吉诃德》的原话,曾被无数理财者奉为圭臬。事实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

吴安平说,随着新课改和“双减”政策的落地,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双基教育”逐渐发展为以兴趣特长和生涯规划为主的“新双基教育”。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国本教育不重要,而是基础性更强,就像一座摩天大厦,以国本教育为根基,要扎根地下,夯实“地基”,其它的融合课程则组建为大厦的“楼阁”,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和综合能力培养。

“万人抢过‘独木桥’是我的学生时代,如今虽然是通途大道,但竞争的人如果是以前的几十倍、上百倍,那还是一条宽敞的‘独木桥’。”吴安平说,那香海苏州外国语学校创立的目的,便是为了家长和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选择——学校设立实验班和英特班,按照7:3的比例教授国本课程和英特课程,让学生既可以选择国内升学之路,也可以选择国际教育之路。

“多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们的人生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精彩。”吴安平说,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学生会有2次选择机会。第一次是初四,学生对自我意识的把握,是个性与兴趣的试金石;经过1年的学习后,学校会组织第二次选择,高一的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加强国本教育或者是英特教育。甚至,有机会既参加国内高考,也参加雅思和托福考试。毕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生涯规划会议”是吴安平最重视的活动。他说,无论是初四或者高一这两个关键节点中,最后如何选择,都需要有学生、家长、校长、导师、学业规划老师进行一次无障碍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让他们明白家长的期望,以及校长、导师和学业规划老师的意见,最后在充分自主的情况下做出自己人生的规划。

考试绝非是教育的目的,更不是学习的终点。这个观念从始至终,一直是吴安平教书育人的根基所在。从事双语教育、融合教育,这是新时期吴安平给自己的新命题,他需要找到一个方法,破题和解题!

“我们致力于成为威海最好的教育实践者。”吴安平说,苏州外国语学校底蕴深厚,一大批学生先后走进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上交大、南大等国内一流高校,剑桥、牛津、康奈尔、斯坦福、哥伦比亚、加州伯克利等世界顶级名校。其中,2021届收到大学录取和预录取共计531份,美国方向申请者98%的学生收到全美TOP50名校的OFFER;英国方向申请者99%的学生录收到全英TOP10名校的OFFER。

一脉相承,或许是那香海苏州外国语学校的机遇。但吴安平并不满足于此,他给威海校区精心准备的这样一份课程表——按照国家教育大纲开好国本课程,为每个求学者打下坚实基础,开好“必修课程”和“走班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跨学科整合课程、国际融合课程、STEM课程、项目式学习课程、创客课程、游学课程……吴安平说,如何判断学生是否成熟为人,要看他们如何化繁为简,如何处置复杂情况和面对真实的学习问题,而这些,才是新时期人才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

“学习就像一个超级市场,课程是货架上的商品,国本课程是日常所需的粮食,融合课程是牛奶,是健康成长的必备。”吴安平说,那香海苏州外国语学校将适应国家招生改革《强基计划》开设培优课程,为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开放社团、国际研学和营地等特色课程,同时,开设法语、日语、西班牙语、俄语、韩语等小语种课程,让学生竞争中多一种技能,多一分胜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吴安平在威海的教育之路才刚刚开始,与30年来奔波各地不同,这次他几乎是平地起高楼,难度更胜以往。对于善于琢磨、长于解题的吴安平而言,没有遭遇困难便不会拥有征服的快意。

1.在本周任一文章下方点击“赞”“在看”并留言,即有机会获取福利。

2.获奖名单将于下周一公布,请保留好点赞、在看、留言截图,届时小编将回复您领奖方式。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