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留学教育( meiguo.Liuxue86.com ) - 美国留学移民经验】移民美国生活最好是备好家庭小药箱 移民生活 美国 最好常备 家 庭小药箱
国外的医疗花费极高,加之北美的医药行规又跟国内的迥异,求医就诊是一个挺繁琐的慢功细活儿,想既好又省、速战速决不成。
通常手头上最好有点儿常用的药物备着,还得有些基本卫生常识,小来小去的毛病就不用跑医折腾了。纵使是扎根融入了社会,有备也可无患,同样需要。
还是在出洋之前,我去留过美的本院医师那儿取经,没想到他强调最多的就是带足药物。有了这种思想准备,我中药西药采购了一大堆,占据了有限行李的不少空间。
到了美国,果不其然,尽管我所供职的单位老板替我买了医疗保险、较之在读学位的一族优越得多,但还是有限、额度不大,看起病来也不方便,尤其对于干医的常年享受职业之便惯了,特觉别扭不适应。多亏家有所携的药品垫着底,一些微疾小恙的自行解决了,省得动辄就医费神耗时。
后来我移居了多伦多,情形也差不多,小药箱的传统仍不丢,即使加国的健保比美国的好,可免费看病入院。可是蛮贵的药资、处方费都要自掏腰包,除非所在的公司有福利可以报销些个。另外,在加国问医的轮候时间较之美国要久一些,让人心焦意乱:拖得小病届时已经自愈、大病或可延宕了。可是国情如此谁也没辙儿。
原因就在于西方的医学院招生限量,不想毕业生届时谋不到职位;医院也不开普通门诊,自然更没有各个科室值夜班这回事。患者在朝九晚五期间是到家庭医生诊所报到,过了这正点时间就要径直去急症科了,管你是一般的头疼脑热还是血糊淋拉的外伤呢,在那儿分诊护士依着先来后到和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对待。病人等五六个钟头是平常事,有时甚至彻夜。所以,忍着捱到白天争取看上家医,抑或自治挺过去,后者就要靠家庭小药箱发挥作用了。
药匣子最常备的是解热镇痛剂,像扑热息痛[Tylenol]、布洛芬[Advil]等,是各类疼痛、发热的对症良方,在药店不需要处方就能买到。我回国探亲时还会买点去痛片、颅痛定之类的带回,似更有效些。一般发烧未超过38.5度暂不必用,高过之就要定时服用以降体温。
即使是此时去到医院或者家医那里,若是普通感冒也就是叫你服用这些、不会开抗生素的。至于感冒冲剂类可以备之在病初饮用,或可化解于萌芽状态;一俟症状变重、烧将起来,就不管什么用了。
治拉肚子的药,黄连素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在饮食不洁或者不当所致的腹泻时,最好先让它泄泻干净了,不急着施用,有时候清空了就好了。止呕减眩晕的则有茶苯海明[Gravol];治鼻、眼过敏类的常用Reactine等,国内的扑尔敏也挺有效,只是有犯困打磕睡的副作用,须考虑到驾车安全或者影响学习等因素。Claritin则好一点,有药效持续12-24小时而无嗜睡的那种,买这类药物皆不用处方。
抗生素族,极难从医生那儿得手,因为加国主张不滥用。罕见去医院输液的,除非是脱水或静脉用药时才打点滴。所以入乡随俗,我等应有这方面的充分心理准备。
其实发高烧时挺难区分细菌还是病毒性的,前者需投入抗生素、后者则不用。这边医生大都先考虑病毒感染,确实有证据时再使用抗菌素,于是就让一些心急火燎的病人或者家长们不太耐烦了。
此种情况下若私蓄有国内带来的抗菌素类药物,就可以“自给自足”了,像氨苄青霉素、左克、先锋霉素等,不过这也是随各人的见地,俺并不倡议。用上两天无效,说明是病毒性的,白费了劲儿;好转些嘛,证明系细菌性或者混合型的,借此能缩短了病程、患者少遭点罪。
至于其它的中成药,有些在唐人街即可买到,咱们多伦多就是这么得天独厚。但是像消渴灵、复方丹参等治疗糖尿病与冠心病之类的中药,在加用时最好跟主治的西医讲明一下,以免与同服的西药叠加而过量。除此之外,还有一味良药切莫忽略了:喜乐的心情和借助于祷告,它对怪疾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顺便提提,生病了最好休班,国外不鼓励带病坚持工作,感着冒上班同事会讨厌你、播散开殃及别人;老板亦不会因此树你当劳模。除非你急需这几日的银饷以揭开锅,否则还是告假在家歇着为上,于己于人都好。
原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