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琦在致辞中表示,杭州在省内率先成立儿童友好研究联盟,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眼界,立足杭州特色,在友好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权利、友好环境五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以超前的战略眼光谋划杭州儿童友好事业发展。希望各位专家围绕我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理念创新、空间布局、指标评估、特色亮点等课题,结合“两个先行”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丰硕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指导我市儿童友好事业发展。
蒋璐敏表示,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将充分发挥儿童友好研究联盟秘书处作用,竭尽全力做好联盟的服务工作,将充分利用杭州师范大学在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儿童研究的优势,整合在杭高校的学术资源,推动杭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
会上,选举产生了杭州儿童友好研究联盟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等,并审议通过了《杭州儿童友好研究联盟章程》。
如何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体现“杭州特色”?分享交流会上,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蒋莉、张静静,浙江师范大学郑素华、杨研璐,浙江中医药大学孙艳香,杭州师范大学孙丽丽6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和特长,围绕早期发展、托育服务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学习空间”创建、儿童参与友好城市建设等内容交流分享观点。
交流中,与会专家学者对杭州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专家们认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应体现“儿童优先”理念,让儿童一起来参与友好城市建设;在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方面,应具有互动性和挑战性,能引起儿童自我探索,为儿童成长提供多元化发展的可能,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儿童友好理念的传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为积极探索儿童友好与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建设,与会专家们还调研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田野里的课堂”,分别在龙坞水库、林徽茵雨、融设计图书馆等公共空间实地考察乐诗创作课、阅读写作课和数学实验课开设情况。
“田野里的课堂”以小学主要学科内容为基础,运用PBL教学方式,搭建主题课堂,倡导让学习在生活中自然发生,让学生在自然中真实参与并唤醒对新知识学习的动力,提高儿童综合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助力儿童友好课程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