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谈到程派与程腔,用到最多的形容词就是:幽咽婉转、抑扬顿挫、若断若续、绵里藏针、峭而能坚、柔中见刚!
曾经与程砚秋先生长期合作的名小生俞振飞先生,是这样形容程腔的 : “我们在认真倾听程砚秋唱腔的时候,会清晰的感觉到,那种如泣如诉的哀怨声调中,有一股锋芒逼人的内劲,直逼人心魄!
在这种刚劲的内在精神引领下,整个唱腔节奏向前不断倾覆,如滔滔的长江流水,虽然还没有出三峡,但是在大江曲折回环,前仆后继,那股磅礴的气势,却完全可以令人感受到是一种不可抑制的内劲,虽然收敛但暗含悸动和刚劲,这就是程腔别具一格,有着动人心魄巨大的震撼力之所在!”
从俞振飞先生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与周传家先生所说的程派唱腔具有“阴刚之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完全契合的。
名旦李玉茹在论述程派程腔的时候,明确指出 : 程砚秋先生的唱腔唱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包含了陈骨、王髓(注:这里的陈指“青衣泰斗”陈德霖,王指“通天教主”王瑶卿)。
李玉茹认为,程砚秋先生唱腔中的“骨”,就是程先生曾经系统的学习过陈德霖老夫子那种刚劲的老青衣唱法,而从中受益,而他的“髓”则是受王瑶卿先生的影响,学习王先生对京剧改革的那种精神。
全面系统的欣赏过程先生一生唱片的人,会有这种感觉,他早期的唱片特点,均是高亢平直,棱角分明,这种唱法完全是一种老青衣的唱法,与陈德霖先生的唱法极其相似!这种唱法调门儿高,一般的西皮都在F到升F调之间,有的甚至更高,那么这种唱法的好处,是唱腔极有力度,高亢挺拔,缺点是细腻之处不容易处理,唱腔也难委婉。程砚秋早年有“小石头”的这个绰号(注:陈德霖先生小名石头),也可能是从这里来的吧,因为他的早期唱法和陈先生是非常像的。
程砚秋早期唱片,基本上都是他的第一位琴师穆铁芬伴奏的,那么他的中期唱片就大不一样了,首先是调门降下来了,这已与陈德霖那种唱法有本质上的区别了,这一期的琴师是周长华。
这一期的唱腔特点,就完全是程派成熟期的一种特点了。调门并不很高,但唱腔却内劲很足;棉里藏针,唱法也完全是提起来,即所谓“提溜着”唱,他很好地运用脑后音,使音色圆润刚劲而富于变化,此时他的唱腔技巧娴熟,控音极好,高低音的气息控制已趋成熟,行腔变化多端,“一七辙”闭口音的音色,无不具有金属般光泽,“游丝腔”也运用非常成熟,低音柔弱而有韧性,如涓涓流水,高音却如穿云裂锦,但却不尖不冒,厚实而挺拔但却不躁亢,(这一点参考程砚秋1946年在天蟾舞台的《贺后骂殿》导板“有贺后在金殿一声高骂”)这一点李世济是反面教材,大家可以对比。
这期的唱腔柔中见刚,刚柔相济绵里藏针,这正是陈“骨”王“髓”的最好体现。程先生中期,唱腔调门虽然降低了,但是音色仍然是立起来运用的,并不是当今所谓“程派传人”唱出来的那种横音喉音出音一大片!这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学程派的人不明白这一点,那么永远也进不了程派的这个门径的。
这里有一点特别强调,就是程派的“脑后音”问题,有所谓的“程派传人”说程先生没有脑后音,这是不对的,他是不了解程派的唱腔特点和发生位置,“脑后音”和“立音”是相辅相成的,它都是高位共鸣,程先生“脑后音”是学习了陈老夫子以及余叔岩先生的唱法以后,而得出来的一种唱法。因此,今天的程派丧失的东西太多了,出音一大片;大横音的音色得益于赵荣琛的晚年唱法,他的弟子门人都学这种大横音而不去钻研程派应该有的“脑后音”“立音”,所以现在的程派已经走歪了。
程砚秋先生对自己唱腔所应该出现和达到的效果,也有要求。他要求唱的让人感觉是:“珍珠脱线”“珠落玉盘”“荡气回肠”(《程砚秋唱腔集》1986年版第5页)。那么今天学习程派的人自我自查一下,你唱的能不能达到这种效果?因为这种效果是非常形象的,形容了程派的运气,吐字,念词,歌唱是温润如玉、若断若续,音圆气满、控制自如、一气呵成的一种标准方法,如果你的唱能达到这种效果,你就是在继承和学习程砚秋先生的程派,如果你张嘴就是“大哈拉音”、“大横音”、“大喉音”、“大粗音”、“大滑香蕉皮音”,并且唱腔中还没有立音儿、脑后音、游丝腔,那么你自己说你唱的这是不是程派?所以我说今天的程派走歪了,我这句话有错吗?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文章末尾为各位家长分享一本好书,都别错过了!
想要让孩子学好数学,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数学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来,这就需要父母在辅导孩子数学题的过程中,陪孩子多读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玩一些数学游戏。
然而,攀登数学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也认为数学很枯燥,但一看到刘薰宇的数学书,感到很惊讶。你还能像这样学数学?”
杨振宁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能够认可的数学老师刘薰宇是不会错的。
刘薰宇又是谁?
刘薰宇与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相比,并不出名,因为他的精力主要在数学教学和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
刘薰宇一生写过很多数学方面的书,最有名的便是这三本:
第二本是《数学趣味》,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我们讲万物皆数学,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这一册就有点难度了,里面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虽然有点深,但讲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级的娃,还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同时把这书拿给孩子看,平时孩子也补习数学,有时候觉得上补习班有点枯燥。可孩子看这本书,却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还能把他在补习班学到的东西运用过来。
一看就看了个把小时还不觉得累!家长:实在是难得的好书!
对于刘薰宇先生编著的这套经典数学科普图书,家长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家长表示“这套丛书总体上有一种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感觉,语言特别有说服力”
可以说,熟读这套书,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就不用担心了。
这套经典数学丛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们蕴藏起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们爱上学数学,许多家长表示《数学三书》是难得的好书,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