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留校的他们过得太精彩了!

2024-03-22 15:39:02

‍最好的状态,就是心中永远装满青春与阳光。暑假留校期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徐浩琦与平时一样保持着宿舍、食堂、实验室三点一线的日常生活。“我的学习没有因为放假而中断,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我感觉很舒适!”与微信昵称“赞美太阳!”一样,徐浩琦阳光开朗,勤于实验课业,积极锻炼身体,在短暂的留校时光里找到了自己的快乐。

作为研究生,科研任务是徐浩琦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假期前徐浩琦投稿了一篇文章。在等待录用结果期间,他又开始了关于聚类算法的研究,目前该研究正处在模型优化阶段,接下来将循序向深处推进探索。据徐浩琦介绍,新的算法能够帮助他的科研实验获得更高精度的预测结果,有效降低错误率。同时,徐浩琦也一直保持着阅读大量论文的习惯,通过了解最前沿的科研进展来积累知识,从中寻找新的研究灵感。

为了丰富自己的留校生活,徐浩琦还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以下简称“‘互联网+’省赛”)的志愿服务活动。与平常的社区志愿不同,这次“互联网+”省赛的志愿服务让徐浩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参与感。从起初的普通教室到最后整齐有序的评委端,志愿者们齐心协力,一点点搭建起了“互联网+”省赛赛场。徐浩琦所在的志愿者小组主要负责“红色青年筑梦之旅”创业组赛场,他们要和该赛道的20个团队做好沟通联系、协助彩排,帮助团队把连线设备调试到最佳状态,以确保比赛顺利开展。在紧密沟通、高度配合的过程中,徐浩琦和其他志愿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徐浩琦说:“能看出来大家都在很认真地把这件事情做好,一起努力攻克难题的感觉特别棒!”

既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与深度学习,又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对于徐浩琦来说,留校学习、实践的这个暑假收获满满。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他计划继续考博深造,认识更多优秀的朋友,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留校期间,我没有了平时浮躁的心情,也不像往常那样懒散,能够为现阶段目标专注与努力。”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2020级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詹智豪说道。此次暑假,他选择留校备战参加7月下旬的2022年第二十一届全国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以下简称“ROBOCON”)。

ROBOCON是目前国内技术挑战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机器人赛事。在大一暑假期间,詹智豪便已经参加了由粤港机器人学院组织的赛事培训,学习了通用的嵌入式软件相关知识。大二开学不久,他成功通过师兄们的考核,被录取为学校行者机器人队的正式成员之一。由于詹智豪所学的专业是自动化,在队伍中他负责机器人电控的软件驱动,需要先跟着组员们一起学习传感器、电机的使用方法等课程,再根据往届师兄留下来的资料,对代码完成复现和改善。

备赛期间,詹智豪与队友们搬到校外的线下比赛现场住宿,慢慢适应场地,并与其他参加线下比赛的队伍共同备赛。赛前,为了实现高效调试,队伍实行两班制,他与队友几乎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进行赛前的维修和代码的完善。在经过长时间的充分准备后,队伍最终拿下了全国一等奖。通过这次比赛,詹智豪提前学习并实践了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收获了国家级比赛的经验。

比赛结束后,詹智豪选择继续留校,进行赛后总结,撰写技术文档。他准备把比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出来,再与队友合作,把下一赛季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攻破的新技术作大概的规划。在赛后的技术分享会结束后,他与队员们还会归纳好本赛季自己用到的技术和其他队伍的技术,形成文档材料,提供给下个赛季的新队员学习。

在准备机器人比赛之余,詹智豪也会进行适当地放松。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他会看看电影、听听音乐,或约上朋友一起聚餐以缓解比赛压力。“这次留校虽然很累但也特别充实。备赛期间确实很枯燥,没有成果的时候也会让我很焦急,但有许多一起留校的好友陪伴和鼓励我,让我有动力坚持下去。”对詹智豪来说,这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值得他将来反复回忆。

“我们在学校一起不断打磨、紧张备赛,也一起唱歌、玩游戏,追年度最大的月亮。“在这个盛夏,粤台产业科技学院2020级经济与金融专业本科生翟恒毅与队友一起度过了一段紧张与欢愉并存的留校生活。

在暑假留校期间,翟恒毅带领“安‘芯’无汞散热器——开创无汞散热新时代”项目团队参加了“互联网+”省赛。在决赛现场中,他们表现优异,最终以总分86.12的成绩排名小组第三,夺得“互联网+”省赛金奖。然而,对于这个团队来说,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紧张的备赛时间里突破上限,使项目以更好的状态呈现在评委面前,这对于翟恒毅和项目队员来说,承受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备赛期间,翟恒毅和队员们精益求精,不断地对项目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确认和改进。备赛时,面对项目存在传统水泵示液冷散热器存在嗓音过大、安全隐患较大、散热能效低、无智能化端口等问题,成员们积极讨论,不断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尝试解决,这给翟恒毅留下了深刻印象:“团队成员各尽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认认真真打磨整个项目,努力让项目的每一处细节都更合理更优秀。”

在成员们相互鼓励下,赛前的紧张感在赛场上转变成动力,翟恒毅能够最大程度地放松心态,享受着整个比赛的过程。“虽然留校只有半个月,但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收获了奖项,更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正是因为得到学校的支持和每一位团队成员的齐心协力,才让这次比赛成为了我通向梦想的道路。”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1级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刘蕙娴热心志愿服务。大一期间,她通过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积累了12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并对大学假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一开始我认为在假期里做兼职会比较重要,但是后来发现假期是一个拓宽自己视野的机会。”

所以这个暑假,刘蕙娴选择留校。这段时间,她参加了社会实践启航班,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东莞理工学院第二十次学生代表大会,还积极加入到“互联网+”省赛和国赛训练营的志愿者队伍中,为省赛和国赛训练营的顺利举办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从“互联网+”省赛的内场主持人到国赛训练营的专家对接工作人员,这两段特别的志愿服务经历让刘蕙娴获益良多。“互联网+”省赛内场主持人不仅要能够流畅地表达,还需要较强的控场能力,并随时留意设备,提醒比赛团队,推进路演、答辩、评分等环节。为此,刘蕙娴反复练习和熟悉稿子内容,将稿子制作成手卡,并在每个环节多次提醒自己,以便及时应对突发情况。“一开始模拟时是比较容易漏掉细节的,熟练了就能很快地反应。”从7月6日接触设备到7月13日开始准备比赛,刘蕙娴与队友每天需要进行4到5遍的赛场模拟,直到顺利完成任务为止。

有了省决赛的锻炼,刘蕙娴开展国赛训练营的志愿工作更加游刃有余。在训练营中,刘蕙娴要协助校内的4个项目团队与专家对接。她时刻留意各项沟通细节,保证团队打磨顺利进行。

留校生活带给刘蕙娴不止有成长,还有感动。当大家得知她对松山湖校区的路线不熟悉时,湖里的伙伴们总是主动把她带到目的地。“很高兴自己能和大家顺利完成工作,很感谢伙伴们的帮助”, 刘蕙娴说。

当新生们在家中期待大学新生活时,有一群莞工人正在学校为录取通知书的成功寄出和顺利签收默默努力,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2021级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张熙金正是其中一员。去年,张熙金以新生的身份感受了学校完整的招生、入学流程,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校整个招生工作非常完备和周到,不仅重在‘招’一字,还充分考虑到新生入学的流程、对学校的认识了解等需求。”所以今年他决定加入到招生工作队伍中,为即将入学的师弟师妹服务,也让自己收获一段充实的假期。

作为学校招生办的学生助理,张熙金的主要工作是招生期间的招生热线接线、通知书信息核对以及通知书包装。在他看来,这些工作虽然繁琐,但是每一项都十分重要。如招生电话热线是许多家长和学生们开始了解莞工的最初途径,是莞工对外代表形象的重要表现。“作为学长,我希望能帮助即将进入莞工的学弟学妹们顺利开启大学生活。”

这段时间的工作也让张熙金懂得将心比心的重要性。志愿填报阶段和录取查询阶段中后期的电话接线工作繁重,学生助理往往需要对同一问题重复回答多次,有时甚至会接收到少数家长夹带火气的追问,耐心很容易就被消磨。对此,张熙金尝试站在他们角度去思考,“家长们的疑惑会让我联想到当初父母和自己在这种时候焦虑的情景,想到这我内心的焦躁总能烟消云散。”

要真正为家长和学生们答疑解惑,协助做好招生工作,张熙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莞工的热爱和对工作的耐心。“唯有热爱莞工,才能感受到莞工的独特美,更加自信地面对问题和为他们解答疑惑。”

假期的校园安静,却不冷清

收获了一段温馨而充实的日子

到日落而西的傍晚

#想了解莞工的你还可以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