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李爱萍:放弃回城留农村教书,嫁给陕西农民培养出两个大学生

2023-08-04 15:07:44

2021年,李爱萍已经退休11年,白发早已爬上了她的鬓角,虽然时间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是不变的是她眼中透露出的光芒。

李爱萍老人总是跟街坊邻居谈起自己的往事,语气中还带有一丝骄傲和自豪。或许是当老师的原因,她的声音总是中气十足,只要走进巷子里,她的声音就传到了耳畔。坐在李爱萍老人身边的正是她相伴多年的爱人——王海峰老人。

王海峰老人看起来似乎有些木讷,他坐在凳子上,只是含笑着用温柔的目光看着妻子讲话。要知道当时李爱萍老人可是下乡的知青,而王海峰却只是一个木匠,家里也是小村子的农民,两人能够走到一起,在那个年代也是倍有压力。

院子里的树叶飘落,在街坊邻居的交谈声中,两人的思绪也飘向了远方,回到了从前。

1967年,刚刚从高中毕业的李爱萍,在接受了教育后,心中怀揣起了一个当老师的梦想。当时全国号召知青下乡,李爱萍推着自行车刚到家门口时,家中的弟弟妹妹就一窝蜂地涌了上来,叽叽喳喳地问她是不是要去乡下。

李家总共有兄弟姐妹三个,李爱萍是老大,她想以身作则,给弟弟妹妹树立一个榜样。吃完饭的时候,她询问了父母下乡的事,而她的父母也都十分支持女儿的决定。

于是李爱萍就插队到了陕北姚家湾公社姚店村,陕北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不好,贫下中农占了绝大部分,而她的任务就是实现这个群体的再教育,提升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

刚刚到农村的时候,李爱萍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期待着以后的生活。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在当时可是实打实的知识青年,甚至在一众知青眼里,李爱萍也是拔尖的那个。

很快,一年的时间就要过去了,李爱萍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就在这个时候,村里发生了一件事,让李爱萍阴差阳错地成为一名老师。原本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就少,更别提想要在农村教书的老师了。

作为姚家湾小学代课老师的王晓娟因为身体原因,暂时没有办法进行授课了。本来老师就少,这一下可把学校急得团团转。李爱萍也在村民的闲话中得知了这件事。她心想,或许自己可以帮王晓娟老师教课。

负责分派老师的是村里的公社,李爱萍打听好了之后,决定毛遂自荐,找到了队长李志鹏,向他表明了自己想要当代课老师的决心。而李队长看着眼神坚毅的女青年不忍拒绝,于是就给了李爱萍这次机会。

成为一名老师,是李爱萍一直以来的愿望,如今终于实现了,她急切地想把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然而当她真正踏入教室的时候,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到了。农村里哪里有城里那些设施,只有几间简陋窑洞,桌椅板凳也是破烂不堪。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更困难的事情,就是当时的农村,并没有过多地注重教育。教室里加起来不过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学生,据村里学校的负责人说,原本学生还多一点,但是后来都陆陆续续地退学回家帮忙干活了。

作为一个受益于教育的青年,李爱萍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她在心中定下了一个目标,一定要让村里的孩子都接受教育。

有了这样的想法,就要付诸于实践,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像样的教室,要让村民看到村里对教育的重视。初来乍到的李爱萍不知道要找谁帮忙,于是她就想到了公社的李志鹏队长。她向李队长提议,希望能建几间像样的教室。

可是村里家家户户过得贫苦,谁又有多余的金钱和空闲来置办教室呢?对于李队长来说,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他还是尽量给了李爱萍一个建议——去找王三魁。

王三魁,李爱萍在脑海里搜寻着这个名字,但是实在没有印象。李队长告诉她,王三魁是姚家湾家喻户晓的一个木匠,他的动手能力很强,盖学校是一个体力活和技术活,离了木匠必定办不成。想要盖上学校,就得去请王三魁,至于能不能请来,就得看李爱萍的本事了。

正因为这个机会,李爱萍也认识了与自己相伴一生的爱人王海峰。王海峰是王三魁的儿子,在大队里担任会计。他一听李爱萍要建学校,就向父亲讲述了建学校的重要性。以至于李爱萍刚一来说,王三魁就同意了。

有了村里木匠的帮忙,建学校的事情就变得容易了。几个人纷纷动员老乡,不过三个月,姚家湾就拥有了三间像模像样的教室。有了学习的地方,还需要学习的工具,教材更是必不可少的。

曾经姚家湾小学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板书,学生在下面记。李爱萍思来想去,觉得那样不可取,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于是决定亲手写一本教材。在写完教材后,唯一的问题就是学生了,农村家长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为了让姚家湾的孩子都有上学的机会,她每天都去村民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最后终于让大部分孩子都读上了书。

李爱萍老人再次回想起自己曾经的经历,都无法忽视一个身影。在她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每一步上,几乎都有丈夫王海峰的参与。

1974年,李爱萍和王海峰相恋。在筹备学校的时候,王海峰就人前人后地默默帮忙,从来不计回报。他心中十分敬佩这个女青年,他懂得现在李爱萍奔走的事业,或许会改变姚家湾孩子的一生。

李爱萍也将这些事看在眼里,说来说去,抛却知青的身份,她也还是一个对爱情抱有向往的女孩。她眼中的王海峰十分热情,不管是谁家有事,只要招呼一声,王海峰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帮忙。

而王海峰眼中的李爱萍呢,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姑娘。在他心中,虽然存有一丝爱慕,但是一想到李爱萍是城里的知青,心里就打了退堂鼓。在漫长的相处中,两人之间总是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氛围。时间过了很久,迟钝的王海峰才意识到,李爱萍也是喜欢他的。

两人的感情很快升温,爱情的火花肆意增长。然而郎情妾意的两人在旁人眼中却不是那么般配,这段感情也遭受了很多的质疑。倘若是说到两人的身份,在那个年代的确有很大的差距,一个是接受过教育的女青年,一个则是贫穷的农村小伙子。要说看好这段感情的人,怕是也少得很。

令人没想到的是,李爱萍和王海峰这对不被看好的感情,竟然一直持续了两年。1976年,李爱萍和王海峰决定,正式登记结婚。传出这个消息后,还有很多人觉得,李爱萍的父母肯定看不上王海峰这个穷小伙。恰恰相反的是,李家父母对这个女婿十分满意,只要女儿喜欢,他们都可以接受,更别提王海峰对李爱萍更是关怀备至。

过了一年,国内恢复了高考,很多知青选择了离开村子,回到城里继续学业。李爱萍也一直有继续接受教育的念头,但是她参加高考后,却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留在了陕北继续当一名留守知青。

让她最念念不忘的就是姚家湾的那群孩子,这也是她决定留守在陕北的最大动力。一旦她离开,村子里的孩子可能就会停止接受教育,更别提现在很多知青都回到了城里。

所以李爱萍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婚后她和王海峰的儿子女儿出生后,她就正式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其实她也可以选择不当老师,作为一名优秀的留守知青,她可以优先选择工作,当时林业局和农机站都向她伸出了橄榄枝。然而她还是坚守住了自己对教育的热情,当了一名教师。

李爱萍和王海峰在结婚后,两人一个当着老师,一个继承了父业成为一名木匠。王海峰工作十分认真,做出来的东西也是让人连连称赞,因此没过多久,家里的条件就好了很多,甚至还凭借两人的努力,在村里盖起了小楼房。

而李爱萍未能接受的大学教育,都由儿女代替了,两人在生活中十分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女儿和儿子也都很争气,女儿考上了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法律人员;儿子则更有出息,考上了北京大学,如今是一名大学老师。这让二老十分欣慰,也更加认定了教育的重要性。

如今已经几十年过去了,时光荏苒,唯一不变的是相濡以沫的两人。2010年,在李爱萍老人退休后,她和丈夫还经常资助贫苦的大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或许他们是平凡的普通人,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让很多接受过他们帮助的人感到了一丝温暖。

有些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热爱的事业,尤其是在解放年代,不少知青都放弃了优渥的城市生活,扎根在了农村。今天的主人公李爱萍正是如此,她曾经作为留守知青,获得了优先回城的名额,但是她却选择留在了陕北农村当一位小学老师,还嫁给了当地的一位农民,足以让人敬佩。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