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幼童—教育薪火,代代相传

2024-06-22 15:47:57

在将近200年前,来自美国的牧师,在广东香山传道布教,在回国时,带着几位愿意跟他去美国念书的孩童,踏上了通往美国的航船。在那几个孩童中,就有容闳。后来容闳用优秀的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成为第一个从耶鲁大学毕业地中国人。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签署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等等,让当时的人民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很多有识之士,深感于当时的中国落入黑暗的境地,决心在黑夜里尝试寻找光明。

而这个时候,容闳心里也埋下了一粒种子,那个种子的名字叫植柳计划。他为了这个计划,毅然绝然地选择学成归国。

即便在国内屡次受挫,他也毅然不改初心。经历了十八年,他的植柳计划才迈出了艰难地一步。派遣幼童出国留学的请求,获得了清政府的批准。

容闳费尽千辛万苦找齐了赴美留学的孩子,这些孩子踏上了官派留学的的旅程。

受到教育灌溉的容闳,在学成之后,促成了更多中国孩童的赴美留学。希望这些孩子学成之后,可以为国家做贡献。

自1872年起,清政府向美国每年派遣了30名幼童,一直持续了四年,共120名留美幼童。

而这些幼童受到了美国民众的欢迎。这些美国幼童寄住在美国中产阶层的家庭中,而且受到了他们良好照顾。

这些留美幼童迅速学会了当地的语言,并且就读于当地的美国初级学校,融入了美国社会。

不仅如此。他们迅速通过了初级中学的学业考试,并迈入了高中。并且以完成学业的规定年限的一半时间,顺利毕业,考上了大学。

可惜,时局政治的因素,这些人只学到一半就被召回国,唯有两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可是这些未完成学业的留美幼童们,在一开始并未受到当时清政府的重用,他们坐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冷板凳。

可是,在中国遭遇困境,需要有人站出来时,他们义无反顾的在前冲锋陷阵。

唐绍仪,有着出色的外交才能,在和列强诸国的谈判中,获得多次外交上的顺利。

这一批留美幼童,在刚归国时,受到排挤,可他们厚积薄发,用他们所学知识,竭力报效祖国。

而在四十年后,留美幼童梁诚处理庚子赔款问题,最终以他的智慧使得其他国家归还了庚子款。

而经过他的筹划,清政府用这笔钱设立游美学务处,官费派遣更多的学生赴美留学。

教育的薪火,代代相传。在任何时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很多人的努力下,洋务派和改良派的主张却并未改变中国当时的状况。所以,维有向外看,向外学,才有可能找到一条能够救亡图存的道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