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国“最好”政法学校读书的几点感受,兴趣才是重要导师

2023-08-09 14:03:37

人们都说来到北京工作的外地人是“北漂一族”,其实来到北京读研究生的学子又何尝不是呢?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生生活经历,用细腻和充满感情的言语在分享自己生活的同时给读者提供了可贵的经验,相信读完后你一定也会在感动中有所收获。本文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

自8月末研一开学到现在,我来北京已接近两个月了。在这段时间中,我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比如上课点外卖被点名却仍能滔滔不绝的法理学大佬,比如“读论文如喝水”的博士老兄,比如在取快递路上直接放声歌唱的哥们儿和公园里练习女高音的优雅阿姨。也有了很多新奇的体验,比如体验被面批论文的惨淡,比如习惯洗热气氤氲的大澡堂,比如由于学校无操场所以藏身于楼道里跳舞跳绳搞运动。

对于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来说,来北京读书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北京之干并非我想象得那样干。我还没有嘴唇开裂,也没有小腿起皮,只是每天得喝更多的水,洗完脸要马上拍上水,不敢吃太容易上火的大丰牌黑金锅巴。

虽然前几天还因为今年奇怪的下雨状况而觉得“北京不怎么干”,这几天气温一降再降,大风一刮再刮,便觉得自己就像是暴露在空气里好几天的吐司,干燥且死气沉沉。

想到最后,受到姐姐的启发,我拍了个脑袋——“做好当下的学习”就好,好好学习,主动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塑造,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志向所在,就是有意义的。当然,这只是我初步的思考。或许在未来某一个时刻,就像是18时30分学校的路灯会被点亮,我也会真正找到一个具体的、属于我的意义。

私以为,研究生和本科生毕竟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上都应该有所不同,比起本科填鸭式的教育,研究生要练习追问“为什么”,要学会“随处启发自己”,要学会“在正常中找到非常”。

我确实还是比较迷茫的,直到前几天坐地铁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老师和一个99年同研一的同学,他俩的谈话重新唤醒了我之前为什么这样“选择”的记忆。老老师:“我女儿大学考得不是很好,她也在考虑考研,就是苦恼考什么专业好。”研一同学:“考研也挺好的,但是一定要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不然一天到晚看着书也不能出去玩儿,那一定得选自己喜欢的,才能学得下去呀。”

我突然想起来某年夏日午后跑到另一个校区听专业讲座的我,突然想起来那段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写作的时间里燃烧着的我——怎么能停下来呢?还有很多专业内和专业外的问题等着我去探索发现,去寻找答案呢。

与自己和解,兴趣是最重要的

而实际上,我应该学会与自我和解,我要理解我的身体确实有休闲的需要,偶尔的偷懒是修复机制和快乐良药(但是不能一直偷懒哦),“勤劳且栖息”才是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这对目前还在考研的师弟师妹们也很重要。

水的哲学也同样适用用于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时刻,其实大部分人都对未知的未来有忧虑的感觉。拿法考来说,为什么大家会很担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能不能过(也有大佬只考虑分数高不高)。

因为很少有人能完全充分地准备考试,而这个考试是又是未来从事法律职业的敲门砖,通过与否的未知与不通过的后果联合起来放大了不确定状态,加剧了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面对不确定时刻或者低谷时刻,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地、不加色彩地看待和体验事物,把握自己能把握的,争取自己可以争取的。

不管是已经踏踏实实工作的社会人们,不管是在奔向研究生的盼望之路上的师弟师妹们,还是已经身处研究生的荆棘之路中的研究僧们,保持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学会从好的、不好的、适应的或不适应的经历中汲取营养,向上生长吧。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