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似乎都被赶上了没有刹车的“内卷”之车

2024-07-15 14:52:39

大家好,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同辈竞争,我们要去正确分辨良性竞争带来的好处,区分无效内卷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是来自泊恩心理的温筱茜,一直在和咱们国家的“卷王之王”精英运动员们合作,看到他们在自己的位置上、每一个项目上努力训练去获得新的成绩,突破自己。今天想把自己一些工作中的感受和在专业上面了解的一些信息跟大家分享。

内卷这个词是近几年才出来的新的词汇。请老师来讲讲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或者说它跟正向的竞争有什么差别呢?

内卷这个词是这两年网络上说得比较火,大家也比较熟悉的。实际上这个词并不是从我们心理和社会行为学上发展出来的。它最早是在一本讲述印度尼西亚生态变化历程的一本社会学书里面提出的概念。作者在印尼做调查的时候发现爪哇岛出现了一些问题,它们农业资本匮乏、土地数量有限,行政支持上存在障碍。

所以整个农业不能向外扩张,不能扩大耕地,不能做精细化种植或加工,不能丰富品种等等。最终导致了一个社会现象——所有劳动力指向到有限的耕地上以及有限的农业生产,有限的水稻生产当中来,使农业内部分得更细更复杂。但是并没有使整个爪哇和印尼的农业发展变得蓬勃向上更加丰富,形成了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这就是最早内卷的起源。

我们现在用它来形容什么呢?就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努力的通货膨胀。我们在互相比较,然后我们花时间、精力去争夺一些有限的资源。实际上,大家去追求的那个固定目标就是一个有限的资源,这个就是内卷。

相当于我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收获却没有和我们付出努力形成一个增长性的正比。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不断地在自我重复,却没有新的增长。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有过那种感受:我躺又躺不下,我卷又卷不动,我也很迷茫,我也很累,我甚至有点焦虑。然后陷入一种对自己评价的质疑。

比如国内我们的内卷,其中一条就是觉得下班时间到了如果别人不走,我可能也不能走。

在国外学界其实也是有竞争的,要发更多的论文,获得更高的学历。现在博士毕业可能找不到助理教授的工作,你可能要做完博士后才能去找到助理教授的位置。岗位是有限的,所以要发更多的论文作为自己参与竞争的资本。但这种竞争是有新的产出的,你的履历会变得更漂亮,你对人类的知识边界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生活中的内卷,我们看上去好像是在和朋友、身边的人进行比较。但存在两个问题,一就是就像刚刚提到下班的问题,这个在社会心理学上叫做从众。如果大家都没有下班,那我下班在这个群体当中就显得很另类,我们希望能够融入到这个群体,所以把自己的特征和群体内部其他成员特征进行一致。

是只有年轻人在进行同辈竞争,还是说其实每个年龄段都会有所谓的同辈竞争?

我们全年龄段都逃不掉这件事情。小的时候女孩子会比较哪个小姑娘的花裙子更好看。青少年时期我们会和同学比较,会和邻居家、亲戚家的孩子比较。到了成年早期我们就开始和朋友比较,家长同时期和身边的同事比较,和身边相仿的任何群体进行比较。实际上比较和竞争对于我们来讲就是一种天性,是自然发生的事情。

正向竞争还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能量,想请老师讲一讲关于竞争的正负向影响。

竞争首先是追求一个最佳表现,无论是压力情境下还是非压力情境下,都要追求最佳表现,而且在对我们的表现有要求的时候,我们能够做出来这种最佳表现。这是指竞争的本质特征。它的内核是什么呢?它是利用我们自身资源的增长让自己螺旋上升的成长过程,同时利用自己的资源不断去创造产生新的成果。

在竞争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去做横向比较。横向比较两个最基本的目的:确定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确,确定自己是不是足够好。

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有几个来源:

一是我对自己的想法;

三是我认为外界是怎么看待我的。

和旁边人的比较,本质上是为自己提供一个参照,将同性质的人作为参照物,通过去跟他比较来了解自己做的对不对、能力够不够。换句话说,我要往哪个方向去努力?选择这个方向,对我的能力而言是否合理,我对这个方向的观点是否合理?

关于积极竞争的好处。确定目标实际上就是积极竞争的好处,它会给我们设了一个标的物,具体地展示出你雄心壮志到底有多大,你的目标到底在哪里?

给我们制定了未来努力的目标;

积极的比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我们可以了解身边的人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代表了什么样的价值观、文化背景,从而可以去真实地去体验这个多元化的世界。 一个人是多维度的,这个世界是多维度的。我们可能站在一个圆形地球中间的某一个点。我们会好奇别人的生活是什么样,他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这个人。我们去横向比较一下或者向上比较一下,就可能发现原来世界还有这么多新奇的事情。

对外界的观察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帮助我们改掉一些坏习惯,会鼓励我们让我们变得更好,追求卓越。

这就不得不说回我们的运动员了。他们可能每个星期都会有一次模拟比赛,每天都会去尝试比较,跟自己过去比较,跟身边的人比较。当看到身边的人已经可以精益求精,达到很高的分数的时候,这些人就会想办法。“我还差哪里?我是不是对我的技术再精雕细琢一点,然后我再努力的变得更好一点,”他不断地去追求卓越,不断地去突破自己。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了解世界不是我们生活的小家庭和小圈子,这个样子会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样子,可能我们并不知道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现象、全新的维度。这个时候我们思想就多了一个维度,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增加,所以我们的灵活性就更多了。

向上比较让我们成长,向下比较让我们变得快乐。有些时候我们会遇到挫折,这是令人难过的事情。因为我们在通往渴求的目标的路上被巨石挡住了,你可能暂时没有力气推倒它,或者重新给自己铺一条路,所以就会觉得很难过,有的时候甚至有一点愤怒。但是想想世界上还有很多挨饿的人,我的生活已经过得还可以了,虽然这种比较听上去很不合理,但忽然间觉得我的生活也还行。我虽然没有实现最完美的那个目标,但现在过的生活可能还是不错的。我对现状有不满意的,但是也有满意的部分,可以和自己过去比较。虽然没有达到、没有拿到金牌,但是我的成绩真的比上个月有进步了,我这场比赛中的表现真的比之前好一些了。

评论区有人提到因为焦虑所以内卷,因为卷又更焦虑。这也是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关于它“不健康”的部分,希望老师提出“不健康”的状态,以及我们在这种焦虑迷茫、那种拧巴中怎样可以更好地走出来,然后进入到正向的健康中。

我们内卷之所以难过,是因为比较而陷入了没有产出的投入里面。但是反过来,积极竞争就会产出更多,也会让我们因为收获和目标实现而快乐。

内卷时有些拧巴可能是因为你选了特别高的标的物。与这样的高标准相比,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此时可以尝试换个思路,选一个身边的趋同的、稍微高一点的人物或者群体,想办法去融入其中,或者效仿他的方法,想办法用他来激励自己的行为,感受会轻松很多,而且可以更专注。

另外,边界设置也很重要。我们在跟外界比较的时候,实际上获得了一种评价标准。因此,在比较的时候自己需要设立一个边界:哪些方面是我要去比的(对我有帮助的比较);哪些是对我消耗比较大的。你可以去比较,但是比较的时候要对自己有所觉察:我们在比较什么,我们在向上还是向下,我的边界在哪里?我现在的行为是不是在消耗我自己?如果是在消耗自己,我是不是可以停一停?接下来怎么样去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我们看每届奥运会的时候,亚运会、奥运会创纪录的运动员他们在不断地刷新人类的极限,在不断创造新的纪录,他们背后真的付出很多。我经历过的选手在训练中确实要比别人练得更多。但是,他并不是要求自己比别人多练多少个小时,而是今天一定要解决这个在训练当中发现问题,今天就细抠这个动作,细细地研究这个动作,一定能把它研究得有一点进步,不把这个动作理顺是绝对不会停下来的。如果他发现今天做不好,就会跟教练沟通,继续研究。这些都在不断磨炼自己,培养心理坚韧性。

他们在学习上也特别卷。很多人都以为他们不爱学习,其实并不是。这些人特别聪明,非常爱学习,他们愿意去学。我们作为科研辅助人员讲的任何新东西,他们都很感兴趣。有一些“卷王”在结束一天的训练、队里的会议之后,自己会写训练笔记,写完训练笔记有可能要跟小伙伴商讨,或者和教练商讨;结束之后再学英语。他们觉得去国际赛场如果没有语言工具(英语)的话,就不方便和裁判沟通,同时他们也希望认识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和他们对技术、专项有更深入的交流。这些人不放过任何时间,任何学习的渠道。 他们的卷指向性很明确,一是自己个人非常感兴趣的东西、想突破的东西;二是指向了个人的能力、智能综合方面的成长。所以内部的动机对于成长的动机是很重要的。竞争当中避免内耗最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内心深处对于追求自己成长的动力到底有多大。

有人说“努力跟卷是两码事,卷的人肯定知道自己在卷。”我们的竞争赛道可能是会改变的,比如说可能放在三、五年前的,我可能觉得我现在创业或者做一件事情,我肯定要拿到一个非常好的成绩,这个非常好的成绩可能就是流水,利润。然后我就过了现在这个阶段,我就会觉得这个竞争其实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吸引力了。

你要说流水的话,那我其实已经不是第一了。但我内心也没有怎么样,我在找别的东西。

现在就好像是你去参加一场比赛,专门为了金牌。当你把亚运会、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所有的金牌都拿到手里之后,你想想为什么那些网球运动员拿了大满贯还在那继续打呢?

对,你已经拿了第一了你还在做这个事情,实际上你是真的很喜欢,只不过你需要寻找一个新的衡量自己的标准了。这个标准可能是发自你内心的,你还没有发现它。现在你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内心成长的平台。过去外界的反馈,对你来讲好像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了。所以你需要一个新的反馈来源。

像评论说“如何弱化外界对自己的看法。”我最近发现可能外界的一些东西是会影响我的心情,让我变得有点脆弱的情绪,但是坚定内心还是自己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怎么样可以弱化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如何获得抗压的心态。

其实没关系,我们是有七情六欲的,是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的。只不过是因为大家都是在身处社会上,也是有完善社交功能的人,所以我们会考量身边的环境,也会给自己寻找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你有权力在安全的环境中宣泄自己的情感,遇到挫折了,想哭就哭一场;遇到难过的事情,想生气就生气,一场不够就哭两场。在你觉得安全的环境下去合理地宣泄情绪,对我们自己也是有帮助的。很多时候我们宣泄完了也就舒心了,就知道下一步该往哪走了。

我们之所以难过,是因为经历了挫折,产生了挫败感。我们真的很用力想要去实现一个目标,可这个路上总是坑坑洼洼的。宣泄完情绪之后我们重新再看这条路:这个坑真的是我一步迈不过去的吗?还是要助跑一下就能跳过去?我需不需要绕一条路?我需不需要找一些朋友来帮帮忙?我们会找到更广阔的思路,不再局限在“我为什么这么倒霉”、“我为什么这么伤心”这些念头上。在合理的环境下宣泄出去之后思路自然就会好起来。

我们要有很好的良性的社会比较,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希望和大家一样,然后出了这个范围,界限就设立起来了,我就不跟你比了,我进入了新的一个范围、另外的群体。你可能要去探索新的主题,下一步的活动等等,这都是在我们自己的赛道上不断实现的自我能力的突破。

评论看到有人说到学历的问题,就是找工作门槛在那里,自己想学历好但是不太是读书的料。

首先关于读书我肯定是鼓励大家能读到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的,就是尽可能的多读一些,不一定是说学历要很高;包括说在自己的专业内,在毕业之后仍然可以有所建树,可以有所成长,那你也是很棒的。

作为一个研究生,我的能力不足以去跟那些二十几岁就当博导的人比。我会很羡慕他们、希望我能成为那样的人。但是目前自我评价是我可能做不到像他们那么好。那么,我需要去观察并思考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他们哪些能力、表现和行为方式是我可以借鉴的,可以让我变得更好的,可以让我向他们靠近那么一点点。大家都是成年人,想要获得一个成果,一定是要付出一些工作和努力的。你要去合理去规划自己,了解自己到底适应一个什么样的场景,适应一个什么样的行业。或者你想要的这份工作,是不是可以花一些努力,花一些时间去投入进去,就可以获得产出最后能实现目标。你不妨去试试看。

你要去思考这个工作到底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比如说是因为薪水很高?还是说你觉得这个工作能给你带来很多的成长,你很喜欢这个工作?我觉得这两者还是不一样的。因为薪水高的工作不一定只有这一份工作;但是如果说你是因为这个岗位或者说这个工作你希望从中获得很多的成长,那么可能你付出的也要更多一些。

对前面的问题,我们补充一点。其实学习未必一定要在学校里。其实有些时候在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上看一些科普的内容,读一些书,这些都是在学习;并不一定是说我们要去考一个学位,也不是只有坐在教室里才真的是学习。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以各种各样独特的方式在学习着。

让我们回到你为什么会做出选择这个问题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动机:动机就是我们想要投入到这件事情上的动力是什么?

动机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内部的,一个是外部的。内部的动机可以是我兴趣爱好;可以是在投入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可以是我们能为别人带来新的价值,甚至帮助别人发挥他的价值。兴趣与价值是两个非常强烈的内部动机,实际上是以我们自己的成长、能力成长、心智成长为导向。你内部动机很强劲很持久。

说回到奖金、荣誉、房子、车子,这些东西就是外部的奖励了,牵扯到我们的外部动机。外部动机有两个方面,一是我要获得奖励,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一点。二是逃避惩罚。有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未来的奖励,实际上内心深处是在逃避无形的惩罚。

但是,长时间过度依赖外部激励会让我们更容易感到疲劳、倦怠。虽然能够提供反馈,但是实际上是很容易让人感到倦怠的,因为过度依赖外部动机会诱使我们使用物质或外部评价来定义自我价值,从而失去对自己的觉察。

网上也有非常多人会反内卷。比如说可能从大城市卷不动了回到小的城市,可能买上了非常好的房子。但是他在大城市不管怎么拼也没有办法买到一套很不错的房子。

我可能要放弃掉一些东西,或者说我可能不要再内卷了。其实很多人在工作上卷是因为他会觉得这是他唯一的东西。其实你很多成长或者说你追求的东西并不是只有工作能带给你的。当你觉得工作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实现目标的过程的时候,你就会进入到一个所谓的内耗;哪怕可能不是在内卷,但是在做一些别的事情的时候会进入到相对迷茫,相对焦虑,相对不知所云的阶段。这个可能跟内卷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我想说的是当你把其实是过程的东西当成了结果,然后这个东西对你来说看得太重的时候,你可能反而没有办法获得比较轻松自在舒服的共处的方式。

有些朋友也会问我比如说成就感怎么样在工作获得,但其实成就感也不一定非要在工作上获得。如果你现在是没有办法从工作上获得成就感的话,你可以选择别的方面看一下有没有自己的突破,然后给到自己这部分的满足。

这个世界是多维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多维的。我们身上有各种各样的身份,你每一个身份挑出一个自己最突出的能力来,然后你会发现我身上原来有这么多能力。

当我们把自己的价值绑定在一个维度上的时候,其他的维度就会被屏蔽掉。其他维度不是不存在了,只是我们暂时感受不到了。然后我们就会在这个唯一维度上刻意地去追求某个目标,努力的路径上只要有一点点风吹草动,都可能感觉好像是一个天大的灾难。那时候的感受就像是思维僵化掉了,找不到其他的出路了,最终给自己加了一个思维框架。我们不仅有一件事可以做,我们生而为人之所以能成为自己,因为我们身上有很多面,我们有很多能力,很多角度,我们尝试着在各个角度重新认识自己。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