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自杀、出家、泯然众人,神童们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

2023-08-09 15:28:42

然而,他的精彩仅仅止步于此,2003年魏永康因为欠缺生活自理能力,被中科院劝退。

被中科院劝退后,从“神童”到平凡人的坠落,魏永康都经历了什么?

1983年,魏永康出生在湖南省华容县,1岁3个月母亲曾学梅就开始教他写字,从最简单的人字开始。

4岁时学完初中课程,小学也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8岁进入重点中学读书,参加各种竞赛的他,拿奖拿到手软。

曾学梅无法接受,当时的她整个人都崩溃了。

魏永康8岁读中学时,她就开始陪读,不让儿子做任何家务,哪怕洗脸和挤牙膏这样的事情,她都为儿子代劳。

高中的时候,为了让儿子不错过一分钟的学习时间,她还经常给儿子喂饭。

曾学梅没有想到,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为儿子将来的生活留下巨大的隐患。

曾学梅不让儿子出去玩, 对女同学的电话,更是视为洪水猛兽,以至于同学们都和他保持距离,他的性格因此变得内向又孤僻。

魏永康读大学时,学校为曾学梅安排了勤杂工的工作,又为他们母子安排了住房,因此魏永康的大学生活在妈妈的照顾下安然度过。

到了中科院,离开妈妈的魏永康无法照顾好自己的日常生活,房间乱七八糟,换季也不知道增减衣物。

接儿子回家时,无法接受现实的曾学梅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让儿子跳楼,她狂喊: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

那个时候,曾学梅正在写一本教育孩子的书,已经写了三四万字,儿子被退学后,她一气之下把书撕得粉碎。

他参加过北京工业大学生物物理专业的研究生考试,但最后没有成行。

生活的种种不如意,让魏永康很消沉,他离家出走过,也进行过说走就走的旅行,最后身无分文的他被警察送回了家。

那个时候,母亲曾学梅才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觉得是自己害了孩子。

改变魏永康的,是他曾经的班主任,也是他的干妈张锦平。

当年,魏永康被退学回家,张锦平特意请教了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然后把魏永康接到家里住了半年。教他生活常识,也教他为人处世,甚至教他如何追求女孩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2010年,魏永康结婚生子,赚到的钱毫不保留地全部交给妻子打理。他在深圳上班,和妻子生下一儿一女,还在老家买了两套房子。

曾学梅想教孙子和孙女文化知识,遭到儿子和儿媳的拒绝,在家里,她被禁止拿孙子跟儿子比较,但是孩子学习成绩都不错,经常考100分。

魏永康和妻子,想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不想重复魏永康的悲剧。

有媒体记者通过采访得知,魏永康去吉林出差时,疑因突发心脑血管病猝死,当天下午3点,超过退房时间,服务员上楼查看才发现魏永康出事,当时电脑还是打开的状态。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魏永康却猝然离世,留下妻子和一双幼小的儿女,让人唏嘘。

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神童”出现,激励众多父母,后来的他们有的如愿成为高端人才、科学家,还有很多神童发展得并非繁花似锦。

他们有的像魏永康一样泯然众人,甚至有人自杀,还有人出家,结局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林嘉文,1998年出生于西安,父母都是老师,家里充满书香,他从小酷爱历史,中学开始研究民族史,被史学家誉为百年难遇的“史学奇才”。

17岁高三那年,林嘉文一边备战高考,一边出版了两部重量级著作:《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和《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获得史学家们的一致称赞,夸他比有的博士水平还要高。

林嘉文的历史老师上课时,经常瞄下林嘉文的反应,对他像朋友一样,甚至会把课留下几分钟,交给林嘉文讲。

林嘉文长相也很成熟,寸头、黑框眼镜、再加一件黑色大衣,同学都叫他“林老师”。

但是,林嘉文的世界同学们进不去,他的高度同学们也难以企及,同时,他的高傲和不合群也让同学们很难亲近。

林嘉文社交账号名为“吸濡之鱼在江湖”,曾经写过:越发不明白自己这么拼是为什么, 如果说是为自己,那只能说是为拼而拼。

他说吃了药的副作用是每天又困又疼,很多人不知道,他受抑郁症的折磨已经有很久了。

林嘉文的梦想是考入北大历史系,属于他的辉煌刚刚开始,2016年2月23日,18岁的林嘉文却选择了跳楼自杀。

当晚10点多,林嘉文给一直关照他的文史专家发了邮件,对方立刻联系他,并让很多人给林嘉文打电话发信息。

“终于还是要离开。一走了之的念头曾在脑海里萌发过太多次,两年多来每一次对压抑、恐惧的感受都推动着我在脑海里沉淀下今日对生死的深思熟虑,让我自己不再会觉得自己的离开只是草率的轻生,让我可以以为我最终的离去不仅是感性地对抑郁、孤独的排解,也是种变相地对我理性思考之成果的表达。

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也早早认清了我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

向我的朋友们致歉,抱歉我给过你们一些错觉,我曾自私地想让我尝试去适应与世界相处,努力过放下我自以为是的精神洁癖,但我天性敏感,总是善于从在貌似愉快的氛围中的发生的小小分歧里窥探出自己与别人的殊途,让你们为我这么一个于你们活下去无意义的人耽误了些许时光…说放下也就放下了。”

湖北枝江的覃瑶,父母都是老师,自小就聪慧过人,4岁开始读小学,连跳两级8岁就读初中,12岁保送到当地最好的高中,媒体多次报道,冠以覃瑶“神童”的称号。

进入高中以后,覃瑶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年级1000多名学生她排在100多名,甚至还考过500多名的名次。

母亲在教育覃瑶方面比较严格:“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是个有原则的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是有规矩的。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时候可以做,都是清楚的。”然而正是这种原则,让覃瑶倍感压力。

2008年3月6日上午,覃瑶在英语课上读课外书被发现,这已经是老师抓到她的第三次了,老师表示要和家长交流交流。

家人和学校疯了一样找她,两天之后,在一处3米多深的池塘中发现覃瑶,她已与父母阴阳两隔。

覃瑶的遗书里,表示自己从来不喜欢被人叫“神童”,她的心理压力很大,“我在学校里其实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现在真的觉得很累、很累,我要好好地休息一下了。”

她还留下一张她最想看的动画片和电视剧清单,毕竟她只是个不到14岁的孩子。

覃瑶在绝笔信中写道:我不知道要怎样面对你们,你们对我都有着很高的期望,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

在中科大学习一年之后,宁波面临专业选择,然而他感兴趣的天文和医学,中科大没有。

年纪尚小的宁铂没有坚持,他留在中科大学不擅长的物理,然而他的成绩很一般,有科目不及格,性格也变得怪异起来。

他曾经对好友抱怨,后悔那么早进少年班,只想做个普通人。

他也向父母倾吐过内心的苦闷, 想要在父母的帮助下改变状态,然而父母让他坚强一点,接受安排,不要感情用事。

4年之后,宁铂毕业留教,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大学讲师,然而他未曾发表任何论文,又故意放弃考研。

他想证明不出国不考研,也会干得很好甚至更好。

1988年,宁铂结婚成家,他练习气功,吃素,和妻子在孩子教育上冲突不断。

宁铂反对过度教育,妻子则认为他矫枉过正。1993年的一天,他们发生剧烈争吵,宁铂不辞而别。

在外面折腾了两年,无所成就的宁铂又回到中科大。

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宁铂成为“伤仲永”的代表性人物,面对非议和质疑,宁铂选择在佛法中寻求安宁。

2003年,宁铂出家,在那之前,他结束了婚姻。

2008年,宁铂还俗,在佛教学院教书,同时他考取了心理咨询师,给父母们做心理辅导。

数学老师则说,他教了一辈子书,从来没有见过像柳智宇那样的数学天才。

华师一附中实验班集合了省内各学校的尖子,他们称同学柳智宇为“柳神”,2005年,柳智宇在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循环赛为中国队夺得一枚金牌。

柳智宇被保送到北大数学系,他的大学同学回忆,入学不久他就加盟了北大禅学社,长年坚持吃素,性格内向又平和。

大学毕业前,麻省理工学院给了柳智宇全额奖学金,父母已经帮他准备好了行李,他却要到龙泉寺出家为僧。

父母坚决反对,一度劝到心力交瘁,他的母亲也病了一场,然而柳智宇心意已定,一心想要普渡众生。

他没日没夜、累到趴在桌子整理的文稿,出版时却没有他的名字。

他最尊敬的法师被爆出丑闻,更让柳智宇失望,他感叹龙泉寺也没有那么好。

柳智宇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这几年一直在做心理咨询,疏解大家的心理问题,这是比在寺庙更好的修行。

2005年,10岁的张炘炀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成为年龄最小的大学生,轰动一时。

3年之后,张炘炀考取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复试那天,考官以为他是跑进考场乱窜的调皮孩子。

又过了3年,张炘炀继续他的奇迹,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专业提前录取,成为当代最年轻的博士。

年少得志,让张炘炀有些轻狂,他要求父母给他在北京买房,甚至表示不买就无法安心学习。

北京的房子,是张炘炀父母无法承受的,无奈之下租了房子,骗他是买的。

王思涵曾被誉为“神童”,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父亲每天打两份工支持他读书,争气的他在14岁那年就考入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

王思涵到大学就读后,他的父亲却因积劳成疾去世了。

接下去,他的奶奶、姑姑和大爷相继去世了,王思涵特别害怕和孤独,年纪还小的他得不到安慰,心理上的重负让他无法安心学习。

他的各门功课陆续亮起了“红灯”,成绩无法达到毕业要求,被学校退学。

王思涵被退学的事引发关注,在各方努力下,他又重返校园。

那个时候,他和同学们已经年龄相仿,历经坎坷后他也成熟了,大学生活过得很平稳。

本科毕业后,王思涵在一家企业工作,他不想再成为焦点,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

在北大,付云皓没有继续他的神话,因为物理考试补考后仍未及格,最后只能肄业。

两年之后,付云皓考取了广州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担任数学老师。

2019年2月,付云皓离开了任教四年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成为了南方科技大学的一名老师。

付云皓热爱老师这个职业,他想尽自己的力量,让初等教育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有水平,让尽量多的孩子受益。

在很多人眼里,冠上“神童”称号的孩子,必定是前途无量,拥有无限可能,然而现实远非如此。

英国教授琼·弗里曼追踪调查了210名天才儿童,最终发现这些孩子中仅有6名孩子取得“通常意义上的成功”。

迄今为止,中科大少年班已经培养3千余名天才少年,有大约五分之一留在学术界,大约250名左右在国内外做教授,宁铂的同学张亚勤34岁就成为了微软首席科学家,后来又成为了微软全球副总裁。

神童中的成功者不少,泯然众人者也多,只是这些陨落的孩子更加被人关注,也令人惋惜。

这些孩子的陨落,是各种因素的叠加,但大众对他们期望过高造成的压力和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其中重要的诱因。

有谁真正走进神童们的世界,问过他们到底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光环加身的他们,也许从来就没有毫无负担的快乐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