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段探险历程,一个人的奋斗固然精彩,但肩并肩的陪伴、鼓励,无疑会让人生风景线变得更为生动。
“4名发小考清华”刷屏后,7月27日,武汉大学也晒出4名组团上武大的“姐妹花”:余娜娜、蔡昕庭、吴乐扬和邵文琪。她们初中同校,高中同班,高考后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武大,未来的多年时光将继续在一起,真可谓“顶峰相见”“人生最好时光,刚好你都在场”。
看来,今后“发小团”“闺蜜团”也将是高校的兵家必争之“人”。
发小或闺蜜组团冲入名校的故事,在寻常人眼里可能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甚至不能复制的传奇,但站在教育的角度而言,却有一些启示和规律可寻。譬如,四人的爱好各不相同,属于“互补型”闺蜜,邵文琪喜欢看书尤其喜爱诗词歌赋,余娜娜和蔡昕庭是“二次元少女”,被戏称有着深厚的“动漫积淀”,吴乐扬平时则喜欢追剧。这和常人想象的“志同道合”略有不同,和而不同、包容式成长,显然是这份友情岁月的亮点。
青梅竹马,不只是爱情,也是友情。少年的相遇,若是一路互相激励、互相督促,自然就奠定了一起“开花”的基础。一个人的成长,不妨欢迎和追寻“有趣的灵魂”与自己同行,从而实现互补和共赢。四闺蜜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团建丰富多彩,一周两节的体育课上飞奔抢球场成为她们的共同习惯。
谁也不能说,同时考上名校就是“组团”前行的成功标准,但在青春年华拥抱有趣的心灵、共同抗拒成长的烦恼,这本身也是“组团”前行的意义所在。人生就是一段探险历程,一个人的奋斗固然精彩,但肩并肩的陪伴、鼓励,无疑会让人生风景线变得更为生动。“有故事的人”,往往是被少年情谊滋润过的人。若是十年寒窗,没交到一个朋友,没写过一首小诗,没结伴玩过一次游戏,“题目”成了“青春”的代名词,那今后对于这段岁月的回忆,该是多么苍白无趣。
一直以来,在中小学的语境中,“竞争”、若隐若现的“排名”成为主要命题。紧张氛围的传导,也给学生的心灵造成某种压力。可你看看,无论是四闺蜜“刷题刷累了就玩游戏”的苦中求乐,还是发小们的互相“搀扶”、互相探讨、共同进步,都一再证明多元化、人性化发展的价值。
四发小、四闺蜜“组团”前行的共同点,说白了就是少年的性灵交融。也许,人的智商、学习力有差异,可在人的性灵舒展需求上,本不该有异议。从他们的成功样本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加重视青少年的性灵陶冶,更加提倡友情的扶持,为孩子们的成长空间营造一个宽松、有人情味的环境,非常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几十年来,自笔者进入学习生涯开始,学校的“互帮”体系――通常是优生帮扶差生――也时有尝试,但这种僵硬的搭配方式往往虎头蛇尾。这或许也是一种提醒,教育者要尊重学生们藉由情感认同而生发的“组团”方式,尊重学生的多重才情和发展愿望,并润物无声地给予适当帮助――这说起来是一场宏大而复杂的叙事,却可以从每一天的细节做起。
我们欢欣于四发小、四闺蜜的顶峰相见,除了受到这份传奇故事的感染外,何尝不是出于潜意识里对于校园友情岁月、成长图谱的深深怜惜和挂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