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中国经常会引以为豪的说我们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而现在从我们国家的债券市场发展来看,这个成绩更加突出,实际上虽然我们在8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就有企业开始发行债券,但是在之后20多年时间里,企业债券的发展基本上是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一直到2005年,,中国债券市场才在十年左右的时间迅猛发展。我们知道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但是我们的企业发现发行的信用债券已经处于全球第二大规模。这样的规模水平,也就是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得以完成的,所以发展速度非常快。
但是在企业债券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是作为债券投资者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企业违约率不断上升,信用债违约事件不断爆发,国内公募债券最早发生的是在2014年3月份的“超日债”出现违约,现在有几十支债券不断暴露违约的事件。所以我们作为金融市场的新的发展的现象,信用债的违约对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导致债券的违约原因是什么?我从违约的类型、现状、原因、影响、前景以及若干建议方面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报告。
从2014年“超日债”违约以来,到今年8月8日,境内提示债券违约风险的发债主体已经约40家,涉及债券超过65只,涉及债券本金余额380亿左右。尤其2016年前7个月发生违约的债券达到了40只,占总的65只债券违约的70%左右。今年4月份以来我看到的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就是东北特钢、山西华昱能源、中国铁路物资、国裕物流等违约,这些都是一些央企或者是地方国企的违约,这些企业的违约暴露了信用债的风险向央企、国有企业过去不败金身的“信仰”破灭,也打破了对超短融、城投债低违约“迷信”的信念。接下来我们提供的是一个信用债违约的基本情况。
从违约金额行业分布来看,违约金额最高的是钢铁,然后是电器部件与设备还有贸易、建筑、煤炭等等这样一些行业。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违约在强周期和过剩产能行业违约事件发生频率比较高,市场当中主要包括钢铁、水泥、煤炭化工、有色金属、造船等强周期行业比较多,不同行业分布是不均匀的。占比最高的还是地方国企,占到了33%,央企占了25%,至于说民企和其他的企业占的比重是40%左右,也就是说60%是来自于地方国企和央企。
因此我们看到所有制结构的差异,我们对地方国企和央企的信用违约风险,比我们过去认为较高的民营企业的风险更高。当然这里也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说资源型行业,大多数都是国企控制的。而国企和地方央企也都是集中在强周期行业当中,这个比较多一些。而民营企业主要的是在一些制造业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周期性特点不是很明显的行业当中。这是所有制的分布。
从违约金额地区分布来看。最高的是河北,第二是上海因为上海云峰导致他排名第二。辽宁是因为东北特钢接近48亿的债券违约导致他处于第三位。一次我们看到的山东、四川、北京等等。这当中强周期的特点表现的更加突出。对于一些资源性的省份比如说山西、内蒙他的企业债券违约并不是最高的。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们企业的信用资信或者说偿债能力很高。因为很多的比如说像最早山西信托违约的事件,还有银行不良贷款等等都在不断的爆发。
从债券品种而言,我们看到就是中期票据和定向工具等违约金额是最高的。因为证监会主管的ABS就是资产支持证券现在规模比较小,违约数量也比较少,但是我们看到的私募债券违约金额只有20多亿,但是由于私募债券单只的规模比较小,所以从违约的只数来讲,私募债违约只数更多。这是2014年以来,我们信用债券违约的基本状况。
总体来讲,第一个特点是我们的信用债违约是从民企到央企再到地方国企的一个扩展过程。第二个特点是从无法支付当期利息,到本息皆无力偿还的投资者潜在损失越来越大的过程。第三个特点是从公司债到中票PPN再到短融的期限“由长及短”的过程。第四个特点是违约风险逐步的向评级比较高、股东背景比较强的方向演化的趋势。从违约风险发酵过程来看,违约主要从新能源行业开始,逐渐扩展到设备制造、钢铁、有色、采掘等周期性行业,最后扩展到食品饮料等非周期性行业。
中国债券市场经历快速扩张之后,债券市场违约将会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常态化的过程。我们要发展债券市场就必须要承担债券违约的风险,关键是我们要考虑到这样的违约率到底多高,违约面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逐渐扩展,影响整个的宏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