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汉语;修辞;修辞学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108-01 汉语文献中,“修”和“辞”两个字的连用,先秦就开始了。《周易》说“修辞立其诚”。这里的“修辞”可以理解为“修饰文辞”的意思。同语法、词汇一样,“修辞”也有两种用法:一是指客观存在物;一是指人们对它的认识或描述,即关于它的知识、学说,这其实应该叫“修辞学”。 一、汉语修辞的定义 修辞是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所谓好的表达效果,包括它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并且是 修辞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 。受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汉语修辞呈现出整齐、对称为主的特点,其中有虚写和实写的区别,汉语语言表达中,经常有意识地用到虚写或 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而汉语又是非形态语言,没有词形变化的约束。这些特点,决定了汉语修辞灵便易组合的特点。首先,语言单位组合灵便。例如“他铁了心要辞掉工作”中,“铁”本是名词,这种灵活的变化有了修辞色彩,表达也更形象生动。再如,“我不知道啊”中的“啊”字就能体现随和的语气,反之,则体现不出。其次,容易组合成对称工整的对偶句,古文中唐诗、骈体文中大量的佳句体现了这一特点。第三,形成了大量的四字成语和特殊的固定用法。汉语修辞的这些特点经常反映到文学作品中。 二、汉语修辞的发展历程 从古至今,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与其它几种不同的是,在修辞学中,古与今是难以截然分开的,是融为一体的。修辞有社会性和历史性,从先秦时代到如今,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必然反映到文学创作和修辞活动中去。 先秦时期,《诗经》等文学著作开创了修辞学的源头。其中以赋、比、兴三种修 宋、元、明、清四代,市民文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说话”、戏曲、小说等文学样式,对修辞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南朝齐末梁初刘勰的《文心雕龙》除了讲文章的起源和作文的基本原则之外,也讲了风格和技法。并分卷论述了辞格、辞章的本源和基本原则以及诗赋论说等多种实用文体。南宋陈骙的《文则》也讲了大量技法、文体和风格。把比喻细分为10小类,是古代修辞学著作中较为详备的一种。是对《文心雕龙》以来有关修辞学著作的重要补充,是历史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修辞学专著。此外,从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开始,又陆续出现了许多修辞技法方面的独到见解。 “五四”运动前后,汉语修辞学的研究有了一个重大的发展和突破。一是引进或参考了欧洲和日本的修辞学,开始建立了系统的汉语修辞学学科;二是有了专以现代白话文为研究对象的现代汉语修辞学。此时期的修辞学著作以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最具代表性。 建国后,修辞学的研究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1951年发表了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结合着语法来侧重讲述《修辞学发凡》所说的消极修辞那类内容。50年代,参考苏联的修辞学界区分语言修辞和艺术修辞的主张。鉴于中国古代修辞学中就有讲句法、字法的传统,而在汉语里语法与修辞的关系又很密切,因而也有人作了参考所谓语言修辞的主张,把用词、造句的某些内容从积极的表达效果方面纳入修辞学里讲述的尝试。60年代,语言学界在《中国语文》上发起了关于修辞学研究的讨论。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新的尝试和设想。70年代末,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又一次试图把语法和修辞融汇探讨。80年代,汉语修辞学的研究又蓬勃开展起来了。许多新生代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新的探索。有的更广泛深入地探讨汉语修辞技法,尤其是修辞格;有的把注意力指向对近代汉语的全面研究,包括对近代汉语修辞以及修辞专书的研究;有的着重对现代和当代作家作品的修辞的研究;有的试图探讨密切结合写作训练的实用修辞学;有的着重探讨不同文体的不同交际功能的所谓功能修辞学;有的侧重探讨处于语法学和修辞学边缘的以连贯语言的运用为研究对象的所谓话语语言学,等等。成熟还需要时间。不过形势已使人们预感到,一种或几种新的汉语修辞学体系正在孕育形成之中,一些新的领域正在开拓之中。
摘 要:修辞是一种语言活动,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人们会运用多种语言手段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修辞灵活多变、形象生动的特点大大丰富了汉语语言的多样性。从古至今,汉语修辞在人们的生活和习俗的影响以及对外的借鉴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关键词:汉语;修辞;修辞学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108-01汉语文献中,“修”和“辞”两个字的连用,先秦就开始了。《周易》说“修辞立其诚”。这里的“修辞”可以理解为“修饰文辞”的意思。同语法、词汇一样,“修辞”也有两种用法:一是指客观存在物;一是指人们对它的认识或描述,即关于它的知识、学说,这其实应该叫“修辞学”。一、汉语修辞的定义修辞是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所谓好的表达效果,包括它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并且是 学者 符合自己的表达目的,适合对象和场合的得体的、适度的表达。而研究修辞活动的科学,则被称为修辞学。修辞学是一门涉及范围非常广泛的科学,它同文学、美学、文章学、逻辑学、诗律学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修辞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 。受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汉语修辞呈现出整齐、对称为主的特点,其中有虚写和实写的区别,汉语语言表达中,经常有意识地用到虚写或 宗教成果 实写的手法,取得或虚或实的效果,汉语修辞的一贯宗旨就是为表达内容服务。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而汉语又是非形态语言,没有词形变化的约束。这些特点,决定了汉语修辞灵便易组合的特点。首先,语言单位组合灵便。例如“他铁了心要辞掉工作”中,“铁”本是名词,这种灵活的变化有了修辞色彩,表达也更形象生动。再如,“我不知道啊”中的“啊”字就能体现随和的语气,反之,则体现不出。其次,容易组合成对称工整的对偶句,古文中唐诗、骈体文中大量的佳句体现了这一特点。第三,形成了大量的四字成语和特殊的固定用法。汉语修辞的这些特点经常反映到文学作品中。二、汉语修辞的发展历程从古至今,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与其它几种不同的是,在修辞学中,古与今是难以截然分开的,是融为一体的。修辞有社会性和历史性,从先秦时代到如今,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必然反映到文学创作和修辞活动中去。先秦时期,《诗经》等文学著作开创了修辞学的源头。其中以赋、比、兴三种修 水利工程期刊 辞手法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后经汉赋,魏晋骈体文的发展,修辞学开始走向正轨。宋、元、明、清四代,市民文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说话”、戏曲、小说等文学样式,对修辞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南朝齐末梁初刘勰的《文心雕龙》除了讲文章的起源和作文的基本原则之外,也讲了风格和技法。并分卷论述了辞格、辞章的本源和基本原则以及诗赋论说等多种实用文体。南宋陈骙的《文则》也讲了大量技法、文体和风格。把比喻细分为10小类,是古代修辞学著作中较为详备的一种。是对《文心雕龙》以来有关修辞学著作的重要补充,是历史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修辞学专著。此外,从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开始,又陆续出现了许多修辞技法方面的独到见解。“五四”运动前后,汉语修辞学的研究有了一个重大的发展和突破。一是引进或参考了欧洲和日本的修辞学,开始建立了系统的汉语修辞学学科;二是有了专以现代白话文为研究对象的现代汉语修辞学。此时期的修辞学著作以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最具代表性。建国后,修辞学的研究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1951年发表了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结合着语法来侧重讲述《修辞学发凡》所说的消极修辞那类内容。50年代,参考苏联的修辞学界区分语言修辞和艺术修辞的主张。鉴于中国古代修辞学中就有讲句法、字法的传统,而在汉语里语法与修辞的关系又很密切,因而也有人作了参考所谓语言修辞的主张,把用词、造句的某些内容从积极的表达效果方面纳入修辞学里讲述的尝试。60年代,语言学界在《中国语文》上发起了关于修辞学研究的讨论。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新的尝试和设想。70年代末,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又一次试图把语法和修辞融汇探讨。80年代,汉语修辞学的研究又蓬勃开展起来了。许多新生代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新的探索。有的更广泛深入地探讨汉语修辞技法,尤其是修辞格;有的把注意力指向对近代汉语的全面研究,包括对近代汉语修辞以及修辞专书的研究;有的着重对现代和当代作家作品的修辞的研究;有的试图探讨密切结合写作训练的实用修辞学;有的着重探讨不同文体的不同交际功能的所谓功能修辞学;有的侧重探讨处于语法学和修辞学边缘的以连贯语言的运用为研究对象的所谓话语语言学,等等。成熟还需要时间。不过形势已使人们预感到,一种或几种新的汉语修辞学体系正在孕育形成之中,一些新的领域正在开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