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82年春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淮阳师范工作。2016年退休。我在这个学校从事教育工作34年,亲历了淮阳师范和周口幼师两个发展阶段。参加了学校由淮阳到周口的搬迁工作。在《永远的淮阳师范》一书征稿之际,我愿就淮师更名、搬迁和发展现状,回忆如下。
1999年3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印发的通知》(教师[1999]1号)指出,“中师学校布点过多,办学层次重心偏低,布局结构不尽合理”。2000年前后,国家教育部开始对全国中、高等师范院校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将三级师范院校调整为二级师范院校,即取消当时的中等师范学校(小学教师必须达到专科以上学历),保留专科和本科师范院校。
这一政策的出台与实施,给当时河南省的40 多所中师提出了迫在眉睫的办学出路及办学方向问题。中等师范学校向何处去?当时大体途径有这样几条:一是与高等学校合并;二是联合其他学校组建大专院校(条件是必在市政府所在地);三是改办为普通中专或高中。淮阳师范是一所百年名校,在全省声望很高。面对新的形势,选择什么出路,是全校教职工急需考虑的大问题。上面所述的前两条途径,淮师都不具备条件。改办为中专或高中,又是淮师人所不情愿和不甘心的。怎么办?当时,学校派出学习考察组到驻马店的汝南师范、信阳的潢川师范和固始师范、南阳的内乡师范、商丘的永城师范等校址不在市政府所在地的学校调研,与兄弟学校共同探讨学校的发展前景。经过多方考察,学校领导、广大教职工一致认为,学校改制之后,如何保住学校的师范性质不变?如何继续突出师范教育特色?如何将百年淮师培养师资的办学宗旨、优良传统传承下去?这才是淮师人的共同愿望。为实现这一目标,校领导联络全省和我们学校情况相近的中师校长到省教育厅汇报,反映我们的想法和诉求。
面对全省中师改制问题,省政府、省教育厅认为,少数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质量高,在全省有较大影响的中师,可以改办为幼儿师范学校。有了省政府的政策,学校领导抢抓机遇,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将学校改办为周口幼儿师范学校。市委、市政府领导也为学校实现这一愿望多次到省厅汇报。在郑州工作的淮师校友,也竭尽全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淮师校友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淮阳师范成功改办为周口幼儿师范学校。河南省教育厅为此发布《公告》。《公告》称:经河南省政府同意,我省于2002年保留改办了9所幼儿师范学校,周口幼师名列其中。2003年5月9日上午,古城淮阳,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周口幼师成立庆典及揭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周口幼师的成立,标志着周口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内涵更为丰富,周口市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培训有了自己的基地,是师范教育层次结构和布局调整的突破和创新,也是继承发扬淮阳师范“培育师资”这一传统的较好选择。
2008年初,根据市委、市政府东区发展战略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决定将周口幼师搬迁至周口市东新区“职教基地”。具体地址在文昌路与腾飞路交叉口东北角处。
2008年9月18日,在市政府统一安排和主持下,淮阳师范与淮阳县教体局(受淮阳人民政府委托)举行资产置换协议签字仪式,市政府、淮阳县、周口幼师领导出席了签字仪式。按照协议规定,学校将不动资产置换给淮阳县人民政府。资产置换款用于新校区建设,并于2010年7月31日前移交资产。
2009年6月,周口市政府对周口幼师在周口的新校区位置进行了调整,由原址调整到周口大道与建设大道交叉口西南角(现在的位置)。2010年3月,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举行了开工典礼。按协议要求,淮阳老校区必须于2010年7月底移交,此时新校区开工还不到半年时间。无论如何,新校区是不可入住的。学校全体教职工面对困难毫不退缩,校领导提出了“不让一位学生失学、不让一件校产流失”按时移交的指导思想,针对问题积极应对。学校于2010年6月租赁了淮阳宇翔职专的校舍和场地用来暂时存放学校资产和1000多名学生学习。该校校址在周淮路以南和太昊路以西的交叉口处,距老校区有三公里左右。搬迁时正是天气炎热的七月,学校教职工全员参与,组成了图书报刊杂志、教学仪器设备、学习、生活、办公物品等不同的小组,负责各类资产的包装、运输和装卸工作。老师们每天早晨6点就上班,晚上有时干到12点多。室外烈日似火,室内没有空调,仪器设备装箱、图书报刊包装扬起的灰尘和着他们如雨的汗水,弄得大家蓬头垢面,衣服都变成了黑灰色,有时呛得大家呼吸都感到困难。但是,大家把苦累置之度外,为学校的顺利搬迁做出了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前后出动人员3000多人次,历时30多天搬运桌凳3000多套,双人床2000多套,教学仪器设备两千余件(种),图书报刊28万余册,各种设备、物品数十万余件。
2010年9月,学校在淮阳宇翔职专,顺利如期开学。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2011年3月,学校又在周口育新高中、周口东方职专两地租房办学。在租赁校区,全校师生克服了难以预测的困难。老师们勇于吃苦,爱岗爱生,乐于奉献;学生们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学有所成。
学校搬迁与建设并举。在学校完成第一步搬迁租赁办学的同时,在周口进行新校区建设的一班人更是日夜兼程,不畏酷暑,不惧严寒,以工地为家,抢时间、抓质量,攻坚克难,利用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学校一期工程建设的艰巨任务。于2011年8月底,全校师生顺利入驻周口新校区,在全省幼师中率先实现整体搬迁。学校的建设发展被上级领导称为“艰苦创业的成功范例”。
新落成的周口幼师新校区位于沙颍河畔的职教基地,西与周口师范学院相邻,北靠建设路,南依周口公园,东临周口大道。新校区占地31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多平方米。建有教学楼三幢、艺术实训楼一幢、图书行政中心一幢、公寓楼五幢、餐厅一幢,标准化运动场一个。2015年,学校把校区内的老房子改造为舞蹈室、书法教室及学术报告厅等,完成了校园大门、广场以及附属工程建设,校园绿化率达40%以上。各功能室、学生的学习、生活设施、设备基本齐全。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周口幼师的文化积淀不可谓不深。学校在百年发展中面对困难、挫折所表现出来的坚定意志与百折不挠精神等优质基因,是我们必须传承和发扬的。但深厚的文化积淀并不必然带来新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必然能够在现代社会里继续驰骋自如,要想使传统的老树发新芽、开新花,就必须呼吸新的空气,吸收新的养分,做出新的改变。近年来,周口幼师守正创新,积极探索,逐步走上了一条内涵丰富、品位高雅、和谐有序的科学发展之路,承铭责于心、持躬于教的教风和精勤博采、善思敏行的学风得到发扬光大,学校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的“三能”(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十项基本功(语言、唱歌、绘画、弹琴、跳舞、三笔字、作文、操作、创编、手工),促使学生在说、做、读、写、编、唱、谈、舞、画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在全省幼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同学们屡次摘金夺银,成绩出类拔萃。
优良的教风锻炼出一批优秀教师,他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精通业务,尽职尽责,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规范自身言行,善于激发智慧德行潜能,为教育事业奉献力量,涌现了一批批模范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有省职教专家10余人,市职教专家、市拔尖人才、市优秀教师80余人。教师承担省级以上教改项目35项,编写教材60多部,每年发表论文100多篇。
周口幼师在周口办学成绩优异,成为河南省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一面旗帜。在校生规模8000多人。培养有三年制中师、五年一贯制和“3+2”大专学历学员。学校设立有周口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周口市学前教育协会。获得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随着各级各类教师学历要求的提高,幼儿园教师招聘必须具备学前教育专科或者其他相关专业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中等师范教育又面临一个新的历史拐点,周口幼儿师范学校又将面临新的危机和选择。我坚信:在新时代的阳光沐浴下,在党和政府的英明决策下,在周口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奋斗中,这所被誉为“教师摇篮”的百年名校,将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沈中化,男,1956年1月生,汉族。河南省太康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1月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准阳师范任教。1997年被评为高级讲师。2002年任淮阳师范党委委员,2005年任周口幼师副校长。曾被评为周口市五一劳动奖章先进个人,周口市优秀教师,周口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