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线上“读书会”:读了才可以“会”,“以读会友”

2023-11-19 15:05:43

【异史氏曰】应《中国教育报》的几位编辑的邀请,参加了他们组织的今年暑期教师的线上“读书会” 这个临时的读书会为期21天,这个美好的21天让我对线上“读书会”的组织与实施有了这样一些思考:

线上“读书会”跟我过去在学校组织的教师“读书会”的最大的区别之一是,“读书会”的成员来自四面八方,是一些陌生的,而又志趣相投的老师。相对而言,他们不是行政命令下的读书行为,虽然不排除大多数属于“自发”的行为,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围观意识”使他们误入“凡尘”的,所以,难以避免人员的进进出出。更难以避免有游离读书的一些现象在“社群”里发生。所以,作为读书会的所谓的领读人是不能够当“甩手掌柜”的,需要全身心地投的,这投入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调动每一个或者退一步说是如何让更多的成员成为读书会的“鲶鱼”上,让他们来搅动这“一池春水”。

这个临时“读书会”的另一个特点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共同读一本书,也就颠覆了我们原来对读书的认识:读书是个人的事情,不可强求,也不可统一要求。既然是一群人,在同一个时间段内读同一本书,他就必须有一个基本的阅读目标和阅读要求,如果没有,那么讨论就没办法聚焦,阅读也就没办法深入。相对于学校的教师“读书会”而言,线上的“读书会”更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基本的运作的方式。至少这个“读书会”不应该是领读人的“个人秀”。

既然是“读书会”,那就要“读”不读怎么可能“会”,这里说的“会”就是只有认认真真才可能领会一本书的基本主旨和基本价值,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明白我们所读的那本书,对理解教育理解教学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有哪些,启发和帮助。另一方面线上“读书会”也可以理解为“以读会友”,只有当我们读了,才有可能与那些陌生的朋友进行对话交流,慢慢地成为熟悉的朋友,志趣相投的朋友。只要你一发言,朋友们凭直觉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你读没有读,有没有读进去,读明白,一旦信口开河,又如何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