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参加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的会议;下午,连上4个小时的课,指导每个学生小组的数据新闻作品;晚上回家继续改论文、交表格……就这样,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研究中心主任吴小坤度过了她平常而充实的一天。
“我喜欢创新,尝试新的东西。”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学术之路的真实写照。做学问过程中,她潜心跨学科研究,以数据新闻为抓手,推动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创新发展;站上三尺讲台,她以“学生心态”做老师,和学生一同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并鼓励学生心怀“大我”,关注社会;从文科生到工科在读博士,她勇于挑战别人眼中的“不可能”,且行且学,步履不停。
出生于1980年的吴小坤,从小就对小发明、小创造有强烈的兴趣,动手能力也较强。“小时候我很想当一名科学家。”吴小坤说。然而,大学时她却选择了中国矿业大学科技翻译专业,后又在上海大学攻读新闻学硕士和传播学博士,一度与科学家的理想“失之交臂”。2010年博士毕业后,吴小坤留在上海大学任教,并同时任职于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繁荣与新媒体发展),负责基地的日常事务和对外交流工作。2016年底,她南下广州,在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教至今。
“新闻传播学科门槛相对较低,入门很容易,但要做好却很难。”吴小坤说,2010年博士毕业后,她便开始思考和探索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创新可能性;2011年,她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获批,该项目聚焦网络舆情预警,“网络舆情监测不能只依靠人力,技术也很重要。”她说,由此她开始关注人工智能聚类算法,并走上新闻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之路。
2014年,“数据新闻”的概念刚刚在国内起步,很少有教师愿意承担这门前沿课程,因为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也要耗费比一般课程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而热爱挑战的吴小坤毅然肩负起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成为最早在国内开设数据新闻课程的教师之一。经过6年多的学习和摸索,出版了《数据新闻制作简明教程》,形成了一系列教研论文,并制作了在线课程免费向全社会开放,该课程在国内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目前,吴小坤仍在身体力行地开展跨学科研究,推动新闻传播领域的“新文科”建设。一方面促进新闻传播学科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将学科的理论进行了可见的拓展;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探索性研究,以前沿的视角和方法弥补既有研究的不足,并带入更多的可能性。“例如我和我的合作伙伴目前的研究正在推动群体智能、群体行为和复杂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与新闻传播学的深入结合,希望通过新的尝试,给学科补充一些新鲜血液。”她说,“要做到真正的融合,就需要计算机领域相关团队的长期深度合作,这也离不开学校和学院的支持。”
从教十余年,吴小坤始终秉持初心,以“学生心态”来当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众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今后对新闻报道的要求将不局限于信息的传递,而是如何给公众带来新的智慧启迪,这也将为信息从业者带来新的挑战。”她说。在数据新闻课程的教学中,她通过要求学生探求某个社会话题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来锻炼学生建构关系的思维能力。
另外,在鼓励学生追逐“小我”理想时,吴小坤也会帮助他们明白心怀“大我”的重要性,即鼓励学生关心国家与社会事务,关注公共利益与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与社会担当。在数据新闻课上,她要求学生自主寻找选题,从数据中发现值得挖掘的社会现象,形成具有现实意义的新闻作品。学生经过小组提案、课堂讨论和反复修改后,往往会对原本漠视或关注不足的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水污染治理中问题的发现、对城市低收入人群与居住环境的剖析、对快递包装带来污染的提示、对罕见病群体的关怀、对低幼童模的现实写照,等等。
“从数据中发现的选题,总能制造惊喜。”她说。在她的指导下,学生数据新闻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数据新闻大赛重要奖项和荣誉,她也连续四届获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创新无止境,吴小坤深知,仅靠一两门课程,对学科的转型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这也促使她萌生了攻读第二个博士学位的想法。2017年,已经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的她,做出要考计算机博士研究生的决定时,周围人都觉得有些“痴人说梦”:没有工科背景,去考即使计算机专业出身都很难考上的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博士,简直有些天方夜谭。
“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吴小坤心想。那一年,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之余,她几乎所有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学习,经常到半夜才回家。但就在笔试前3个月,由于有了身孕,出现严重孕吐反应,她只能捧着书、换着姿势背伪码来分散注意力。
“家人和朋友都曾劝我量力而行,不要太辛苦自己。我几度想要放弃,可一想到自己的初衷、学院对我的期待和身边人的鼓励支持,就不愿功亏一篑。”她说。于是,她强忍着孕吐参加了笔试,又挺着肚子参加了面试,甚至经历了孕晚期突然血压飙升导致紧急剖腹产的生死关头……
到现在,已经顺利修完博士期间的所有课程,也完成了开题与论文发表,预计明年毕业。“我想以自身的经历告诉学生,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个,有时只要再坚持一下,就会云开雾散。”她说。
吴小坤希望能为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尽绵薄之力,“我也希望能够在新闻传播学与计算机科学这两个紧密关联又大不相同的领域中传递知识,帮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适应信息世界的知识改变。”她说。
吴小坤,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研究中心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计算传播学、新媒体与社会治理、数据新闻的研究,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020年)、“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2019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各1 项,主持省部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3项。出版专著/译著 4本,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近 40篇,权威期刊论文6篇,IEEE TRANS 论文1篇,CCFB类论文1篇。学术论文曾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成果奖”、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等。
我喜欢创新,尝试新的东西。我一直有一种学生心态,就算给学生上课,也希望和他们一起探索。(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