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雅中心学校:百年耕耘,劳动引领成长丨小城记

2023-07-31 14:29:31

寒来暑往,讲台上,书桌旁,谁没有在她的怀抱下,撒下心血点点。或许那是一个很普通的地方,但我们却始终难忘。又或许那里早已换了容貌,让我们每每提及都深感骄傲。这,就是母校之于你我啊……

十年前,提起金东教育,不少人会将之等同于乡村教育。而如今,“优质”“现代”“均衡”成了金东教育的关键词,“学在金东”已然成为一块金字招牌。

今年夏天,“双减”政策出台落地,作为全省“双减”工作首个试点市,金东区各中小学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思路,探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路径。“20年·金东表情”,我们一起走进菁菁校园,去回味那份最初的懵懂与希望吧。

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塘雅黄氏宗祠内办起了金华农村第一所小学堂,满足了塘雅人民对教育的迫切需求。1968年,当地创办了塘雅初中。

现在的塘雅中心学校焕然一新,培养了以“勤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形成了扎实朴素的校风、严谨诚挚的教风、勤奋刻苦的学风、脚踏实地的作风。

走进校门,“勤文化”长廊和“党建文化”长廊映入眼帘,草坪上的石头刻着各种字体的“勤”,无不彰显着校园的“勤文化”。“这个长廊是今年暑假新建的,晚自习后学生都很喜欢来这里活动。”副校长胡建兵说。经过一个暑假的提升改造,学校的池塘围栏重展风采,教学楼色系统一明亮,操场脱胎换骨,整个校园变得整齐有序、焕然一新。

黄珏是该校小学四年级的一名数学教师。对她来说,塘雅中心学校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我是土生土长的塘雅人,我小学初中都在这里读书。机缘巧合,1999年毕业后我回到了母校教书。”塘雅中心学校这些年的变化,她一一看在眼里。“文化长廊和池塘这块地方以前是操场,篮球架原先就放在池塘这个位置。读书的时候,学校还想设计成游泳池,我们为此兴奋了很久,后来才建了池塘。”黄珏说。

长廊旁的几棵梧桐树自黄珏入学时就生长在校园里,珍藏了她许多斑斓的童年回忆。“下了课,我们就三五成群坐在梧桐树下做游戏。”黄珏以教师的身份重回母校后,那几棵梧桐树仍旧挺立在校园中,从容、优雅、诗意地生长着,与校园互为依存,见证了黄珏的成长,也见证了塘雅中心学校的发展。

在胡建兵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校园内的劳动实践基地。基地由“丰泽园”和“润物园”组成,总面积5000平方米。“这里原本是一片荒废的土坡,重新规划后,小土坡摇身一变成了精致的蔬果园。”

在美丽的田园里上课做实验,似乎是电影里才有的诗意场景,而这却是塘雅中心学校学生的常态。胡建兵说:“每个班都有一块劳动基地,每个班每周至少上一节劳动课。我们还自编了一本劳动课教材,根据年龄段来确定学生劳动目标。”

基地里种了萝卜、洋葱、白菜、芹菜等作物,从翻土到育苗、种植到收获,全程都由学生参与其中。收获的蔬菜一部分会送到食堂,一部分就让学生带回家。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劳动教育基地不止是劳动课的基地,科学教师将课堂搬进基地,寓教于乐;美术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在基地里写生,目之所及皆是素材;语文课上,学生在基地里感受一草一木的变化,这里成了写作的灵感之源。

这里有春的烂漫、夏的浓荫、秋的硕果、冬的孕育……“学生参与劳动,不仅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还能学会珍惜粮食,懂得感恩,增强孩子的幸福感。”胡建兵如此阐释劳动之于学生的意义。

阳光温热,绿影婆娑。这里的一草一木折射出每一寸土地的蜕变与升华,仿佛述说着无尽的杏坛春暖、薪火相传。

“20年·金东表情”,各大评选相继出炉,你期待得到什么样的文创好礼?现在起,赶紧扫码预约,文创包、笔记本、书签……别忘了还有“粉丝节”!

“更金东”年终“宠粉”啦!别等了,扫码再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在美留学教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