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创办私学,严格来讲,目的是办大学,至少也是中学,不是教你识字认字的。
一个是到了15岁,可以束发正冠了,就可以当孔老师的学生了。
孔老师自己也说嘛,他15岁才“志于学”,显然不是15岁才开始认字,而是15岁开始立下雄心壮志。
无论哪种解释,孔子的学生,年龄基本都在15岁以上,这是确定的。
都是成年人,孔老师自然很难顾及家庭教育问题,以考虑人类前途为主,嗯。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孔老师有一次还是提到了家庭教育,尤其对家长打孩子这件事,表示很不满意。
话说孔子有个学生叫曾点,这货不咋出名,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也不多。
儿子比他厉害得多,就是大家熟悉的曾参——曾子。
这爷俩都是孔老师的学生。
老爹曾点虽然出现次数不多,关键入选了大学语文课本,这下名气大了。对了,就是那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曾皙就是曾点。
更关键的是,人家不仅入选了语文课本,还受到了孔老师的表扬。大家都“各言其志”,多数被老师批评了一通,只有曾点遭到了表扬——吾与点也。
曾参16岁的时候,也成了孔老师的学生。父子都是孔老师的学生,虽然不一定同一个时期学习,但曾参多少还是有点优越感的。
有一次,曾参在同学们面前吹嘘:我最孝顺了。
曾参回答,每次我爹打我,我都不跑,一定服务到家,让老爹打到满意为止。
孔老师听说后,就把曾参找来,问:“听说你老子打你,你竟然不跑?”
曾参说:“是呀,咱不是孝顺嘛。”
曾参懵了,那咋办,难道我要跑吗?
孔老师说:“也不行,老爹一打你就跑,也不算孝顺。”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咋行?
孔老师说了一句名言,供各位挨打的孝子参考:“大杖则逃,小杖则受。”
老爹把老榆木疙瘩都拿起来了,要往死里打,那赶紧跑;老爹就是意思意思,顺便锻炼锻炼身体,那就受着吧。
承受较轻的责打,是孝;逃避严重的责打,也是孝。
否则,老爹把你打死了,他事后也会后悔,你说,这算孝还是不孝呢?
高金国,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3册)》《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6册。